文/郎英
端午龍舟賽在即,但因梅雨遲到,降雨量嚴重不足,造成桃園市比賽場地水位下降,龍潭區公所抽取兩座深水井水源注入龍潭大池,以利龍舟賽事進行。
台灣乾旱情況日益嚴重,零星降雨量常無法滿足集水區儲水標準,甚至影響農耕灌溉、水力發電及工業民生用水,啟動降水壓或輪區限水措施,在夏季酷熱季節不斷上演,造成農作缺水和生活不便。
龍潭大池旁的這兩口戰備井,其主要功用是水情吃緊或災害發生時,供應消防、民生和灌溉需求,筆者認為抽水挹注大池進行龍舟比賽休閒活動,作法有欠妥當。
端午節是華人重要傳統節日,原本是時值農曆五月五仲夏惡日,而有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習俗。
划龍舟起源紀念戰國時代屈原投江傳說,其實東南亞很多國家並不限定端午才舉行龍舟競渡,考量氣候變遷及水資源短缺現象,政府應重新審度盛夏端午舉辦龍舟賽事活動規模。
為能兼顧民俗傳承和節能用水,中央應協調各地方活動辦理方式,仿效全國花燈改由各縣市輪流主辦,或擇集水豐沛區域畫分行政區賽,能為傳統活動和民生供水找到平衡點,也能節省經費人力資源,把活動辦得更有聲有色。且若換位思考,將龍舟賽改至非旱水期辦理,趨避酷暑熱衰竭、活動時序水源充沛,可謂良政,順應自然節氣行事,才是智舉。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要多加珍惜水資源,為了划龍舟抽深水井水,虛耗備水能源及地層下陷疑慮,實在不值。郎英(台中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