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振忠(資深媒體人)
今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特別值得紀念:一是女單哈蕾普終於拿下個人首座大滿貫冠軍,一是男單納達爾締造法網第十一座冠軍的空前紀錄,一是台灣「夜市球王」曾俊欣首奪青少年組冠軍。
什麼是運動家精神?這十幾天的賽事為我們作了示範。
羅馬尼亞名將哈蕾普目前排名女子單打世界第一,但她從來沒有贏過四大滿貫賽的冠軍,這個世界第一的排名,總有遺憾。
哈蕾普在溫布頓、美網最好成績是打進準決賽、澳網打進一次決賽、法網打進兩次決賽,即使績分在去年即達到世界第一,但始終與大滿貫賽的金杯絕緣;今年終於一圓心願,第三度打進法網決賽,以三比二逆轉美國好手史蒂芬斯贏得金杯,賽後滿足的笑容,始有實至名歸、一償宿願的圓滿。
作為多次陪榜的選手,這個冠軍對哈蕾普深具意義,因為在運動場上沒有人會記得亞軍,作為多次悲情的亞軍,這個金杯的背後是要靠訓練不懈、永不放棄的意志才有可能到手。
西班牙名將納達爾則是目前男單世界排名第一的好手,更是稱霸紅土,至今無意讓位。已經三十三歲的納達爾在打敗奧地利選手汀恩後,將個人成績再推上歷史新高:十一座法網冠軍、共十七座大滿貫賽冠軍。
與納達爾同為瑜亮的瑞士好手費德勒,至今保有二十個大滿貫金杯,是總冠軍數的紀錄保持人,但在單一賽事的冠軍數,納達爾則是創下了後人難以突破的「納達爾障礙」。
當然,今年法網賽事最令台灣人光榮的,是將滿十七歲的台灣囝仔曾俊欣勇奪青少年組冠軍,是繼二○○八年「小胖」楊宗樺之後,相隔十年再有台灣選手拿下大滿貫賽的青少年組冠軍。
曾俊欣五歲開始練球,靠的是父母在永和樂華夜市擺攤賣糖葫蘆,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支持,才能打到今天的成績。這個「夜市囝仔」也沒讓父母失望,就讀建中仍持續練球,可說文武全才,是現實生活中最具體的勵志故事,只要堅持夢想,再困難的環境也總有實現的一天。
在運動場上比拚的是實力,運動家眼中只有第一,參賽就是要以奪冠為目標,沒有所謂的「老二哲學」。剛結束的美國NBA籃球賽,不管騎士隊的詹姆斯表現再怎麼優異、個人成績再創新高,可是雙拳難敵四掌,騎士的團隊,就是比不上金州勇士的團隊表現,一如預期,勇士奪得總冠軍,騎士只能陪榜,這也是另一個運動場上教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