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含水溶性纖維(膳食纖維)的食物,可維護腸胃健康。圖/資料照片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調查發現,六成民眾常常腸胃不適,而八成民眾容易不耐煩,二者呈現正相關。醫生表示,國內外研究指出,腸道菌種好壞,會影響身心狀況;營養師建議,正確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蔬果,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生長,打造順暢體質。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表示,人體的共生菌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居住在腸道內,數量高達數百兆,腸胃道功能會經由腸道─大腦的「腦腸軸線」與大腦相互影響。
陳志道說,國內外多篇研究指出,腸道菌種好壞,會影響身心狀況,當腸道環境不利於益生菌生長時,將會增加焦慮及類似憂鬱行為。研究顯示,菌落改變會影響情緒,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CFS)、心理壓力程度及心理狀態,這些症狀在腸道菌落改善後明顯好轉,而加拿大一項二○一三年研究,亦有近似結論。
如何改善腸道菌落來造就「好心腸」?陳志道指出,腸道益菌生環境是重要的基礎,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奇異果已證實可幫助建立腸道益生菌環境。
國人往往忽視水果在維護腸胃健康的重要性,營養師尤宣文說,常見水溶性纖維含量高的蔬果,包括柑橘類、莓果類、芭樂、木瓜、奇異果、香蕉、木耳、波菜、胡蘿蔔、海帶、菇類、花椰菜等。
尤宣文提醒,水果除了膳食纖維及各種營養外,嗜吃葷食者,更應該多攝取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質,富含木瓜酵素的木瓜,也是不錯的選擇。
水溶性纖維是腸道益菌生長的重要關鍵之一,還能增加飽足感、改善腸道功能之外。尤宣文強調,每天至少要攝取三份蔬菜及兩份水果,建議可選擇含較多蔬果的餐點,或是自備水果取代不健康的零食,可選擇水溶性纖維含量較高的蔬果。
根據董氏基金會二○一三至二○一六年,針對台灣十五至五十九歲民眾,進行「身體快樂指數調查」,包含順暢力、愉悅力、美肌力、免疫力、舒活力五個面向,超過三千二百餘份問卷中,有近八成民眾表示,自己常常容易感到不耐煩;近六成民眾,常有腸胃不適的問題,約四成民眾有腹瀉或便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