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奔馳 火車站華麗轉身

本報綜合報導 |2018.06.09
74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清朝末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立全台第一條從台北到新竹間的鐵路,一百三十一年來,鐵路已從地上漸漸走入地下化,許多大小車站也歷經多次改建,甚至沒落消失。高雄鐵路地下化預定九月通車,新舊火車站日前開放民眾參觀,近年許多新站啟用,美麗建築成地方新地標,常讓人大開眼界。

高雄車站日前安排民眾報名參訪新舊站工程,新車站是個下沉式廣場,結構已大致完成,不同於過去傳統車站的設計,新的高雄車站融合自然生態及複層廣場開放式設計,有一處淨高六公尺以上大型景觀綠化天棚,左右兩側分別有旅館和商業大樓。高雄新車站一期啟用後,已使用十多年的臨時站,預計在通車三個月後拆除。

至於保留下來落成於一九四一年六月的舊高雄車站,等通車後就會移回原址,這座日治時代於台灣西部最後一個完成的火車站,外觀採用「唐博風」屋頂,型似皇帝之帽,因此又被稱為「帝冠式」建築。

小檔案

高雄鐵路地下化

總長度約15公里

總經費998.69億元

車站數10個,高雄、左營、鳳山站轉入地下化,並新建內惟、美術館、鼓山、三塊厝、民族、科工館、正義7座地下車站

2009年6月26日動工,最快2018年9月地下化通車,2023年新建車站全部完工

台中站 12層樓高度冠全台

今台中舊前站(台中驛)建築是第二代,建於一九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為國定古蹟。舊後站(舊稱中南驛)原為糖業鐵路車站,一九五○年代整建成現在的建築體,為台中市歷史建築。前後站站體、月台與一點六公里的原鐵軌駁坎原地保存,並結合周圍相關文化資產轉型為文化設施。

第三代台中車站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高架車站,講究通風和照明,不需配備空調,是台灣首座開放式建築的火車站。現今站房屋頂構造外型貌似蝴蝶展翅,頂樓高三十七公尺,約十二層樓高,是台灣鐵路系統車站中最高的鐵路車站。

目前第一階段二○一六年十月十六日啟用,利用復興路側出入口,建國路側仍經由舊站房作為臨時動線,轉運站區、部分月台、站前廣場及第二代站房轉型等第二階段工程仍在進行中。

基隆站 都市更新率先啟動

清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完工通車的基隆車站,是縱貫鐵路和西部幹線的起點,歷經三次改建,一九六七年興建至今的第四代站體,為鋼筋混凝土建築。

第五代基隆火車站配合都市更新計畫,南遷並規畫成半地下化的車站,分成南北站,北口銜接都更區及未來的海港大樓,接駁兩岸直航及國際郵輪旅客;南口通往廟口商圈不必繞行天橋,動線更順暢。月台層地下化,可釋出更多空間加大都更開發面積。

新車站於二○一五年六月底通車啟用,南側廣場則於去年十月剪綵,站前景觀為之一變,旅客一出站,就有寬廣開闊的感受。

至於原來的基隆舊站由於殘破加上缺乏特色,未來待城際轉運中心完成後就會拆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