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四十三歲賴姓女子日前感冒剛痊癒,幾天後出現雙腿無力、四肢麻木,幾乎癱瘓,就醫確診是「急性去髓鞘性神經炎」,嚴重時恐變為呼吸衰竭,經五次緊急血漿置換,過濾出肇禍的抗體,女子才可隨意行走並返家休養。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紫英說,「急性去髓鞘性神經炎」為一種罕見免疫相關疾病,每年發生率為每十萬人中約一至二人得病,好發於年輕成年人,或五十五歲以上的年長者。其致病機轉為人體遭感染後,身體自身產生對抗感染的抗體,而此抗體卻又攻擊包覆在神經表面的髓鞘,進而造成神經發炎,影響神經訊息的傳遞。
黃紫英指出,臨床上患者會出現肢體麻木、無力的現象,少數患者會有下背痛症狀,約六成患者在發病三周前有感染病史,如感冒、喉嚨痛、腹瀉等,或者曾接受重大手術、注射疫苗、生產等。病患若置之不理,病況恐持續惡化,約二成個案會演變為呼吸衰竭,必須輔以呼吸器治療。
黃紫英說明,治療方面通常利用血漿置換,或者透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中和抗體,前者有健保給付;後者需自費二十萬以上。此病有約二成的病人,痊癒後會殘留某種程度無法恢復的障礙,且此病並非終身免疫,日後仍約有百分之三的復發機會,至於患者的恢復程度,與疾病發生時神經受損程度有關,因此若是感冒或腸胃道感染後,出現四肢無力、麻木等情形,應盡早就醫,才能得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