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年產90億噸塑膠 僅9%再利用

 |2018.06.06
1902觀看次
字級
世界環境日前夕,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拍攝了一幅塑料衝浪的廣告牌,譴責海洋汙染。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每年的六月五日是「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的主要力量。聯合國報告指出,人類每年製造九十億噸塑膠,但僅百分之九有被回收,政府應該考慮禁用塑膠,或者對一次性塑膠袋或食物容器課稅,以抑遏汙染浪潮。

這份報告是對政府「打擊一次性塑膠措施」最全面的評估研究,選在世界環境日公布。

大陸是塑膠包裝垃圾的最大來源,領先歐洲聯盟和美國;但人均製造量美國居首,超越日本和歐盟。根據報告,全球每年使用的塑膠袋數量高達五兆個,若將它們相繼排列,覆蓋面積會達法國領土兩倍:「大部分的塑膠最後進了垃圾場、掩埋場或散落周遭環境中。」

這份報告偕同印度政府做成,發布時搭配標語:「無法再用就拒用。」(If you can't reuse it, refuse it.)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Erik Solheim)在報告中寫道:「塑膠禍及地球每個角落。」塑膠垃圾不僅殘害海洋中的生命、汙染土地,燃燒時更會釋放有毒化學物。聯合國旗下環境永續生活計畫負責人東達(Elisa Tonda)說,對於塑膠袋或聚苯乙烯容器等一次性塑膠製品,超過六十國都設有禁令或額外收費規定。

根據報告,祭出減塑禁令後頭一年,百分之三十國家塑膠袋消耗量大跌、百分之二十則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