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前夕,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拍攝了一幅塑料衝浪的廣告牌,譴責海洋汙染。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每年的六月五日是「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的主要力量。聯合國報告指出,人類每年製造九十億噸塑膠,但僅百分之九有被回收,政府應該考慮禁用塑膠,或者對一次性塑膠袋或食物容器課稅,以抑遏汙染浪潮。
這份報告是對政府「打擊一次性塑膠措施」最全面的評估研究,選在世界環境日公布。
大陸是塑膠包裝垃圾的最大來源,領先歐洲聯盟和美國;但人均製造量美國居首,超越日本和歐盟。根據報告,全球每年使用的塑膠袋數量高達五兆個,若將它們相繼排列,覆蓋面積會達法國領土兩倍:「大部分的塑膠最後進了垃圾場、掩埋場或散落周遭環境中。」
這份報告偕同印度政府做成,發布時搭配標語:「無法再用就拒用。」(If you can't reuse it, refuse it.)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Erik Solheim)在報告中寫道:「塑膠禍及地球每個角落。」塑膠垃圾不僅殘害海洋中的生命、汙染土地,燃燒時更會釋放有毒化學物。聯合國旗下環境永續生活計畫負責人東達(Elisa Tonda)說,對於塑膠袋或聚苯乙烯容器等一次性塑膠製品,超過六十國都設有禁令或額外收費規定。
根據報告,祭出減塑禁令後頭一年,百分之三十國家塑膠袋消耗量大跌、百分之二十則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