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祕 小心尿失禁也上身

 |2018.06.04
1588觀看次
字級
「應力型尿失禁」症狀輕微者,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做骨盆復健。圖/資料照片

【本報高雄訊】慢性便祕,會提升尿失禁風險。醫師指出,慢性便祕因長期解便費力,常使腹壓過度增高,破壞骨盆底支撐結構,影響尿道禁尿功能,可能造成「應力型尿失禁」。

高雄長庚婦產部婦科主任莊斐琪說明,沒有神經損傷的女性若會漏尿,常見兩種型態,包括「應力型尿失禁」與「急迫型尿失禁」,兩者病因不同,治療方式也有差異。

莊斐琪說,一跑跳、咳嗽、大笑就容易漏尿的型態,稱為「應力型尿失禁」,其發生源於尿道的支撐解剖結構改變,使得腹壓增高時,壓力無法同時有效的傳導至尿道,一旦膀胱內部壓力高於尿門括約肌關閉的壓力,就會產生漏尿。這個類型的尿失禁好發於生產後的婦女、常作負重工作、常提重物、慢性便祕、長期咳嗽或肥胖者。

莊斐琪說,「應力型尿失禁」依嚴重程度不同,可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症狀輕微者可進行「凱格爾運動」進行骨盆復健,鍛鍊恥骨尾骨肌肉群,強化尿門括約肌緊閉功能,當腹壓上升時就不會發生漏尿;對於較嚴重的患者或經骨盆底復健仍無法改善者,建議經由微創尿失禁手術來增強尿道支撐的功能,手術成功率達九成以上。

而每當尿意來襲總憋不住、來不及脫褲子就漏尿的型態,稱為「急迫型尿失禁」。莊斐琪說明,其源於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常常原因不明。糖尿病是個常見的危險因子,長期的高血糖可能造成膀胱周邊神經損傷,使膀胱變得敏感、過動,還沒達到膀胱可盛裝的排尿閾值,膀胱就提早收縮,常常來不及準備就尿溼褲子了,使人措手不及。

莊斐琪說,「急迫型尿失禁」的問題源於膀胱,因此治療方式不是手術,而是以藥物來抑制膀胱不正常收縮或過度敏感,若口服藥物效果不甚理想,可考慮在膀胱注射肉毒桿菌加以控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