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甕城門額「巖疆鎖鑰」曾返回北門原址,不過現在被移到剝皮寮保存。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立文獻館近日公告,北門甕城門額「巖疆鎖鑰」指定為北市古物類文化資產,成為北市第四十九件古物。該門額已有一百三十六年歷史,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計畫拆毀台北城城垣、城廓及西門,城廓今已不復見,僅「巖疆鎖鑰」門額尚存。
台北市立文獻館指出,台北城北門、東門附有城廓,北門外廓門額銘刻有「巖疆鎖鑰」四字,這塊門額落款光緒壬午年,題字簡潔遒勁,意為固守城池,禦敵於城門之外。
日治初期為進行市區改正計畫,拆毀台北城城牆、城廓及西門,幸好「巖疆鎖鑰」門額尚存,曾被移到總督官邸庭園作為亭腳基石;北門城廓拆除後,門額被移到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庭園;一九八一年被發現,由文獻館前身「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移置當時的新公園碑林。
一九九九年配合北門修復工程,落難門額一度返回北門原址;二○一六年北門景觀重整,拆除忠孝橋引道時,文化局將門額移到安全處所,目前安放於剝皮寮歷史街區。
一百三十六年後,門額終於被指定為古物,善加保存。文化局長鍾永豐也指示文獻館館長詹素貞,先將門額移回文獻館,再思考規畫未來的展覽形式,讓民眾認識更多台北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