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四月下旬公布離岸風電遴選結果,七家開發商將在台灣外海建置十一個離岸風場,圖為離岸風機。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蔡政府喊出,二○二五年台灣離岸風力發電要達到五點五GW目標。保險業者說,若以風機重置成本估算,台灣離岸風電總保額可達八千二百五十億、甚至上看兆元規模。由於台灣產險業無此承保能量,必須仰仗國外再保承接。據了解,目前包括瑞士再保、慕尼黑再保、AIG、德國安聯等近十家再保公司都表達承保意願,本地則有國泰產險和富邦產險兩公司參與。
不過,台灣颱風、地震發生率高,加上本地風電供應鏈仍在草創階段,離岸風電存在高度風險,保費並不便宜。產險業者透露,離岸風電費率約是大型商業火險費率的四倍以上;雖然承保風險高,國泰產險樂觀估計,將為保險市場帶來數十億元新商機。
離岸風電融資議題近來備受矚目,但開發商向銀行團辦理專案融資或聯貸,保險必須先到位,才能確保整體計畫可行。在歐洲離岸風電保險安排市場,市占率逾八成的怡安保險經紀人表示,承作離岸風電保險須評估承包商經驗、風機成熟度,但以「獨立第三方海事擔保調查」為啟動保險的關鍵要件。
怡安保險經紀人再生能源專案小組協理王心榆指出,離岸風電技術相當專業,風機吊裝及試車時,有施工風險,完工商轉後有營運風險,相關承包風力設備商的資格和經驗很重要,若無承作經驗,保險公司就不會接受;另外,風機設計必須耐震和耐風。王心榆說,風機愈成熟,耐震和可耐風速愈高,會比只用原型機更佳。
不過,啟動離岸風電保險的關鍵是獨立第三方海事擔保調查。怡安保險經紀人再生能源專案小組副總饒芯怡指出,目前國際上有七、八家合格的第三方調查人,會在風機作業的每個階段進行調查,確保工程執行符合標準,達到調查人的要求,保險才會啟動。
王心榆表示,一個完整的離岸風電保險包括風機施工前的工程險,完工後的營運險,且必須同時保障天災雷擊和火災等風險,保額以風機的重置成本估算。以市場行情看,發電一MW的風機造價約一點五億元,一支風機若發電六MW,風機價值為九億元;若風機全毀,保險理賠重置成本即九億元。
以一MW一點五億元重置成本計算,台灣在二○二五年若要達到五點五GW,總保額(即重置成本)達到八千二百五十億元,台灣產險業無此承保能量,幾乎得全數仰賴國外再保險,國泰產險和富邦產險雖參與,但首階段多無「自留」,風險也轉給再保承擔。
天災威脅
還有政治風險
針對台灣離岸風場風險評估,專家警告,台灣離岸風場除面臨颱風、地震等兩大天災威脅之外,不少開發商都擔心政治風險,也就是如果政黨輪替,政府的風電政策不延續,連保險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不管颱風或地震,再不可預測,離岸風電保險都「會承保」,無法承保的是「政治風險」。有保險業者透露,開發商最常問的問題,就是「若台灣政黨輪替,離岸風電政策會不會繼續下去」,若改朝換代後就不玩了,大家可能血本無歸,銀行融資也會栽進無底洞。
台灣此次離岸風電遴選,風機設備供應鏈「禁止陸資」投標,讓歐洲開發商和承包商幾乎主宰遴選結果。
「歐洲開發商可能把台灣海峽當成是北海或波羅的海,『小看』台灣海峽風險。」專注再生能源保險公司GCube總裁Jatin Sharma指出,台灣地震、颱風頻繁,加上戰爭威脅風險,估計台灣離岸風場的保費至少要比歐洲貴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