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日前拋出與國防部合作,讓退伍軍人從農,補足農業人力缺口。圖為在恆春幫忙採收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農業缺工遲未解決,農委會想方設法想補足人力缺口,其中日前拋出與國防部合作,讓退伍軍人從農。兩單位已協商完成,未來即將退伍的官兵可選擇參加農業職訓;有意創業務農者,退輔會也會派輔導員協助當事人申請各類創業貸款。相關修法完成行政程序後即可上路。
農委會估計,官兵退伍後從農,退休金加上從農薪資,最高每月能有七萬到八萬元收入,有一定誘因。有農民認為此舉可為農村帶來新氣象,但也有農民擔心該人力非長期,做不久恐離農;學者則認為,鼓勵退休軍人從農可帶進新血,但無法完全解決缺工問題。
除了開設技術耕莘團,農委會日前鎖定退伍軍人補充農業人力。根據「國軍屆退官兵就業輔導作業措施實施要點」,官兵屆退前半年可接受相關職業訓練,以便退伍後可開創第二人生,但現行並無農業訓練,將修法納入農業輔導。農委會說,相關法規已會銜完畢,待國防部發布後就能實施。
農委會已在台中霧峰農業試驗所設置育成中心,未來國防部相關規定一上路,就可讓屆退國軍到農試所學習種植,由農改場、農試所專家,帶領屆退官兵學習農作技術,後續各農會平台則會協助媒合到農家工作。
退輔會就學就業處副處長關永忠說,屆退官兵未來可參加農委會的「農民學院」,訓練成本會由退輔會負擔。過去退輔會職訓中,也有類似有機農業、農產品加工、精緻農業等。
農委會輔導處長朱建偉說,國軍官兵屆退年齡大多還很年輕,且很多來自農村子弟,不少人退伍後會回鄉陪伴父母,加上從軍訓練,忍受力、耐力多少比一般人強,應可勝任農業工作。
學者籲開放農業移工
台東青農聯誼會長施保朗說,受過農業技術訓練的人進到農業工作,可協助解決農業技術工作,熟悉後,未來也能自立務農。但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說,鼓勵退休軍人從農很好,但這些人未來若成為農場主,也會面臨缺工,政府應好好面對,解決之道還是要開放農業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