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於北極的格陵蘭望遠鏡。圖/中研院提供
【本報台北訊】位在北極、杳無人蹤的格陵蘭冰原,因為大氣透明度高,是觀測宇宙的絕佳地點。中央研究院天文所與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去年成功架設格陵蘭望遠鏡,並在今年四月,參與國際大型黑洞觀測計畫,一年內可望為人類首次取得「超大質量黑洞」影像。
格陵蘭望遠鏡是目前唯一位於北極圈內的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它能與位於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及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形成一個接近地球直徑的陣列式望遠鏡。
格陵蘭望遠鏡四月中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全球陣列計畫的觀測,此計畫希望透過全球各地眾多電波望遠鏡相連,形成高影像解析度的全球陣列,觀測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並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