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學士班招生簡章昨出爐,今年名額僅剩八百人。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今年國內大學學士班招收陸生招生簡章昨天出爐,繼去年大陸對半砍陸生來台就讀學士班名額,從兩千一百三十六人變成一千人,今年名額再打八折,減為八百人,連三年學士班陸生名額驟減。
陸生聯招會總幹事張鴻德表示,每年都有很多大陸家長希望孩子來台讀書,陸聯會積極爭取名額,「但名額主控權在大陸,要放多少學生過來,我方沒辦法決定」,且大陸也說他們的大學招生也很窘迫。今年陸方首次限制可來台就讀的八個省市,必須各自設招生名額。
因對岸提供招生名額減少,教育部核定可招生陸生的校數也縮水,從去年的一百三十四所學校,減剩下八十六所。對此,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因應整體招生名額下降,教育部評估過去有幾所大學招生成效不好,因此今年決定不核給名額。
各校招生名額方面,國立大學每校只有五個名額,影響不大,老牌私校的名額也只剩數十人,如淡江五十六人、文化四十七人、銘傳四十六人、逢甲四十六人、輔大四十三人、東海四十人、中原三十六人,相較去年腰斬,各校今年約減少十人。
兩岸教育交流 應該對等
台生赴陸攀高峰,陸生來台探谷底,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少子化之下,大陸學籍生正是各大學最需要的生源,大陸一直在吸收台灣的高中生,把門檻降為均標,相對又管控來台的學生,一消一漲,實在不樂見。
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表示,「這是此消彼長的情勢」,大陸招收台灣學生,把前標降到均標,造成台灣很多高中生積極赴陸讀書。
李秉乾說,陸生減少,對大學的生源當然有影響,全世界大學都希望讓校園國際化,且因少子化,大學也都希望多招收一些境外生,而真正會講中文的境外生,只有大陸、港澳和馬來西亞。「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對於台生也是很好的刺激」,李秉乾認為,大學和政府應該一起努力,把境外生來台學習的管道打開,讓台生在本國學習環境更國際化、更有競爭力。
銘傳大學主任祕書樊中原表示,兩岸的教育交流,都是希望提供學生良好的教學環境,現在也有很多台灣學生去大陸讀書,「希望兩岸有對等的關係」。另外,從辦學的角度來看,樊中原認為,讓陸生來台讀完整的四年,才可以學有所獲,相較交換或短期研修生,四年制學位生才能真正學到東西,現在的名額愈來愈少,「不希望再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