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薪資遲滯不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直指係因外勞人數增加,拉低國人整體平均薪資所致。
那是外勞的錯嗎?如果外勞人數增加拉低平均薪資,那是政府的問題,因為外勞普遍低薪,甚至很多是領法定最低工薪,不正是政府的勞動政策一再向資方妥協,認為外勞本地勞工薪資脫鉤很合理,而始終避談是否涉及違反「聯合國人權公約」、勞基法勞權平等原則嗎?
誰是低薪族群?從全國納稅人的薪資所得統計分析,將是最精確的台灣薪資樣貌。根據財政部二○一七年八月公布的「由財稅大數據探討台灣近年薪資樣貌」研究報告顯示,近四分之一、約一百三十萬名勞工為低薪族,打工族日增是低薪元凶。
此外,yes123求職網去年底也公布「非典就業與職場危機調查」,有六成三勞工曾從事過非典型工作,這些人中,七成五曾領不到二萬二薪水,甚至有二成八在萬元以下;而依據主計總處當時公布受雇勞工狀況,非典型就業人口高達八十萬人,比台灣目前外勞人數約六十七萬人還多。
即令國人平均薪資不把外勞納入計算在內,政府只選「看起來比較好的指標」,沒有實質意義,因為未必反映出台灣員工的薪資成長,也與一般上班族的感受差距很遠,市井小民仍舊無感,甚至每刺激一回,人心也就這麼遠離一些。
解決低薪問題,重點仍在政府必須重視所得分配不均,使經濟成長果實得以雨露均霑,以及創造有利投資環境,招商引資,促進就業機會,讓市場為勞工加薪。政府帶頭提高包括派遣、約聘人員薪資,只是其中一環。
魏啟源(宜蘭市╲資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