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惠宇(時事評論員)
執筆人:高惠宇(時事評論員)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淋漓盡致地運用政治策略上所謂「邊緣政策」(brinkmanship),讓全世界陷入緊張。人們未知:川普究竟想塑造一種怎樣的國際關係?或者,美國利益優先以後,他期待一個怎樣面貌的世界?
首先,川普對曾經發誓要用「怒與火」(fire and fury)消滅的北韓金正恩展開了雙臂,雙方將於六月十三日於新加坡會面,目的是說服金小胖放棄令平壤驕傲的核武成就。國際間對這場戲劇性會面,至今還不確知該做何種期待。
幾乎同一時間,川普卻又宣布要退出二○一五年由歐巴馬領軍、艱難達成的伊朗核子協議,並恢復對德黑蘭的制裁。接著,白宮立刻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至高度爭議的耶路撒冷,讓四面楚歌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風光萬分。
華府退出伊核協議,讓當初陪著參與談判的英、法、德、俄、中等世界大國一陣錯愕,陷入是否得跟進美國步調,以避免自己企業遭受制裁的長考。而正準備要從長年經濟制裁惡夢中解脫的伊朗,恐怕也在思考未來是否走回擁核反美、支持恐怖組織的老路子。
華府專家們另外一層擔心的是:美國決定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可能會使任何類似的通過棄核換取解除制裁的協議複雜化,指的就是北韓金正恩心裡會怎樣想。支持平壤與美國積極接觸的中國和俄羅斯,又會怎樣思考川普的千變萬化?
說到川普的難以預測,北京和莫斯科近期內已領教多多。在「通俄門」疑案中,川普忽而看起來十分敬佩普亭,忽而又責備俄羅斯說謊。
中美貿易戰在川普宣布提高中國鋼鋁進口關稅後,已經箭在弦上。兩天前,川普突然表示要協助大陸中興通訊解決營運困境。中興這家電信設備生產商,在川普政府下令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出售零組件後,業務受到嚴重創傷。
川普表態後,中美雙方迅速達成了協議,中興獲得了暫緩制裁。而作為交換,中國也將取消對數十億美元美國農產品課稅的舉措。
在國際關係、或政治運作中,有一種策略叫「邊緣政策」(brinkmanship),就是追求一種瀕臨危險邊緣的冒險策略,以獲得最後勝利。美國甘迺迪總統時代的古巴飛彈危機,被認為是這種邊緣政策設計的極致。十三天的危機,美蘇幾乎已到戰爭邊緣,甘迺迪用的就是不惜來場核武戰爭,逼得蘇聯撤除古巴飛彈,化解危機。
川普不是戰略學家,也不是國際問題專家,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商業交易者。商業談判當然也可以運用邊緣政策。掀起中美貿易大戰是邊緣政策;退出伊朗核協議也是邊緣政策;不顧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抗議,執意遷都耶路撒冷,還是邊緣政策。
邊緣政策能否奏效?要看中國是否願意在大幅貿易順差中讓步;要看伊朗是否願意更透明化核武進程,並宣布與以色列和平相處;要看解決以巴關係的「兩國論」是否能順利推動;要看六月十三日在新加坡的「川金會」,是否能踏出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第一步。
最近台海兩岸,海面與空中都有情況,似乎也有「邊緣政策」的影子,北京有意無意的挑釁,蔡英文總統則在台灣東海岸高調操兵,她說台灣也是「棋手」。
台灣是棋手,但手中棋子終究有限,「邊緣政策」要謹慎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