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二氧化硫」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也是一種過敏原,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對其每日攝取量上限為每公斤體重零點○○○七克,以五十公斤的人為例,每日上限為零點○三五克,不過,歐盟在二○一六年公告,其對於人體健康風險的相關研究尚不夠完整,將進行為期五年的風險評估研究,不排除重新訂定標準,因此醫師建議,生活中還是盡量降低攝取量為佳。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提醒,二氧化硫吃多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甚至誘發氣喘,國外就有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三至十的氣喘患者食用後誘發氣喘,因此,體質敏感者宜盡量避免。
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黃健政指出,食品加工業者若要使用二氧化硫氣體,可能透過三種方式,包括使用亞硫酸鹽類粉末反應生成、燃燒硫磺礦、以及直接買鋼瓶裝的氣體來使用。
黃健政說,若是用亞硫酸鹽類粉末反應生成,須有配套清楚指引可使用的亞硫酸鹽類品項、劑量以及應控制的溫度、溶解度等。若是燃燒硫磺礦,主管機關首先會面臨的問題,是非食品級硫磺是否能作為食品級二氧化硫原料?其次,業者可能不清處拿捏劑量,不知道要拿多少硫磺礦來燻、要燻多久,僅憑經驗法則恐有落差。若是直接買鋼瓶裝的氣體,由於甫從鋼瓶出來的氣體濃度高,勞工不僅有拿捏濃度、劑量的困擾,更有高度的健康安全風險。
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所長楊振昌表示,食藥署須先了解國內業者產製二氧化硫的現況,必要時應研擬具足配套措施,新增二氧化硫為食品添加物的政策才可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