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種的白米飯,吃出校園特色」的食農教育,我認為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對於農事的體驗,更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就學校整體環境方面,透過播種稻米的過程中,將原本制式化的校園環境,藉由活化校園的閒置空間利用,為單調的校園景色增添許多色彩,也為各式各樣的生物帶來豐富的生命力。
藉由學生播種的農事體驗,讓學生了解到農民耕種的辛苦,進而珍惜吃下肚內的每一口飯。尤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給孩子再多的知識,倒不如讓孩子親身體驗,讓孩子了解到其中的道理。
從帶著孩子們播下種子開始,到紀錄稻米的生長過程以及收成的採收與分享,再到烹煮食用自己的心血成果,最後帶著孩子們處理部分廚餘當成肥料,藉由教育孩子取之於土地,回饋於土地的實際行動,如此才能夠促進對友善環境的愛護。
而藉由食農教育的實施,將有機照護健康的理念,在校園及社區內推廣,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永續是來自於大地;並且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及飲食禮儀生活,更可以遠離疾病、災難;培養誠信、互助、感恩的情懷;維護地球環境的生生不息,從小做起。
謙言(台東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