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張永昌使用菊元百貨3D建築模型進行拍攝《北城百畫帖》,圖為合成示意畫面。
圖/中央社
《北城百畫帖》故事背景設定在一九三○年代台北城。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灣動畫公司「夢想動畫」近期配合文化部積極建置「台灣高階數位模型平台」,還原台灣歷史建物3D模型,而導演張永昌將把充滿奇幻元素的台灣漫畫作品《北城百畫帖》改編影視化,更成為首批使用文化部「台灣高階數位模型平台」使用者,將全台首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重現在觀眾眼前。
文化部「台灣高階數位模型平台」將深具歷史意義的特色建物、現代建築等建置成3D模型,如「台灣文學館」、「打狗英國領事館」、特色建物彰化「扇形車庫」、基隆「阿根納造船廠」、「北美館」等大型建築物。未來可提供使用者下載3D模型做多元加值應用,將台灣特色成功行銷宣傳;另外對於影視工作者和相關領域產業而言,也是強大的資料庫,張永昌表示,建築物對於劇情年代感和戲劇的支撐非常重要。
二○一二年成立的「夢想動畫」,是年輕動畫師林家齊創立的公司,短短幾年間已培育並集結出上百名動畫工作者。關於「台灣高階數位模型平台」3D建物,林家齊表示,起初是從台灣一百處建築場景不斷篩選,之後以建築的年代和類型區分,最後選出二十七處建築,其中二十五處為現有建築,另外兩是處目前已不存在卻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一棟是全台第一間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另一棟是老台北人共同記憶的「中華商場」,未來將投入在公視斥資新台幣一點五億籌拍的電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中作為拍攝使用。
中華商場
打造場景最困難
談及還原歷史建物最困難的地方,林家齊說,光是磚頭排法就有不同時代樣式須考究,甚至連窗戶紋路與材質等,每一項細節都必須完全符合當時面貌,才能一眼就看出它就是當年的歷史建物。
對動畫公司而言,他們就像建築師一樣,透過科技技術把房子蓋起來,而要打造出「消失的歷史場景」卻是十分困難的挑戰。林家齊說,針對消失的建築物,前置作業期間除了要收集許多歷史照片和各方資料,就連3D建模需要的基本資訊,包含樓高、梁寬等都要仰賴精確數字,讓動畫師根據這些「藍圖」,描繪出過去建築面貌。
其中最困難的場景,林家齊直言,就屬一九九二年隨都市更新而拆除、大面積的八連棟「中華商場」。為了完整還原重建,他們找了上千張歷史照片和多段影片,並透過文化部、公共電視、文史工作者等單位提供圖資,逐步把當時房屋結構、大型招牌、霓虹燈、商店擺設等,重新透過3D建模,把消失的場景呈現在世人眼前。
林家齊希望,未來透過平台資源,台灣的場景能大量做成各式各樣的應用,包含互動領域、影視作品等,他相信「這只是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