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鄭慧慈
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看過許多主管全心致力於革新,絕大多數最終都落得罵名、惡名。今日世界最著名的改革者沙烏地王儲是否能成功,成為我遲暮之年最關心的事。
他呼籲「啟動新文化世代」,實際的行動一波接一波,包含開放女子開車、開放電影院、允許舉辦音樂會……。其中最吸睛的或許是今年四月中旬,阿拉伯服飾協會(Arab Fashion Council)在利雅德舉辦的阿拉伯時裝周。
阿拉伯服飾協會成立於二○一四年,是世界最大的非營利服裝設計組織,其宗旨不僅在贊助阿拉伯世界各地區服裝設計的發展,更在讓阿拉伯服裝設計能在國際服飾界占一席之地。預計因為該協會的成立,許多出走西方的阿拉伯服裝設計師,將陸續回流阿拉伯本土,尋求發展。協會的榮譽主席由沙國年僅二十六歲的奴拉公主(Nurah bint Faysal)擔任,她在日本取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精通阿語、法語、英語、日語。奴拉公主本人的穿著品味是在日本養成,時尚的東京賜予她許多表現自我的靈感,因此她認為隨著沙烏地女性走出國門,體驗時尚的機會增加,女性對選擇自己的服飾會更具信心與勇氣。
今年初,協會在利雅德設立辦事處,原本每年兩次在杜拜舉辦的時裝周,今年四月也首度在利雅德舉辦,是史上第一次的沙烏地阿拉伯女性時裝展,邀請法國、義大利、巴西、俄國、美國、黎巴嫩、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名設計師參與,應邀與會者共一千五百人。
此次阿拉伯時裝周標榜的是「阿拉伯製造」,除了服飾原料來自北非阿拉伯國家、製造與生產完成於大敘利亞國家、銷售由阿拉伯海灣國家負責之外,更放眼世界,讓伊斯蘭服飾成為世界創意服飾的一環。
依據過去的思惟,很難想像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會出現女模特兒在伸展台上走秀,摒除艾巴亞黑袍的景象。模特兒除了展示伊斯蘭服飾設計之外,尚包含許多尺度從未在沙國公共場合出現過的西式女裝。
儘管服裝秀現場禁止攝影,舉辦該服裝秀仍明顯在挑戰傳統習俗,依據沙國傳統,婦女服飾「不得暴露羞體」,僅露手腕以下、腳踝以下的手腳,艾巴亞和頭巾更不得離身。沙國穿著傳統在「揚善禁惡組織」的嚴厲監督下,外國女性在公共場合亦須尊重沙國傳統,數十年來未有變革,無人敢挑戰宗教人士的權威,政府也願意依賴宗教維護社會秩序。
此盛會不禁讓人想起當今沙國王儲著名的「癌症化療論」:「若你有個長滿惡性腫瘤的身軀,你就需要接受化療」,其魄力似乎足以讓沙國社會瞬間開放。他的改革口號要「阻斷宗教極端主義者的路」、「給予女人更多的權利,給宗教警察更少的權力」,他認為這些原則在穆罕默德時代便已付諸實踐。
此次沙國阿拉伯服裝周不僅是響應沙國政府的「二○三○願景」,吸引外國投資,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建立沙烏地成為創意經濟重鎮的措施。更值得探討的或許是,有魄力的執政者足以扭轉任何的頹勢、弱勢,甚至於改變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試想長久以來沙國宗教勢力何其龐大?「揚善禁惡組織」的權力會被削弱,許多宗教禁忌消失無蹤,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然而,當沙國政府挨在人民身邊,請求他們解放自己,許多人卻興趣缺缺,無法相信這個事實。連沙國王儲也不得不承認,他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人民無法信任這些革新政策。令人擔憂的倒是人民若不把握機會覺醒,宗教權威是否趁機再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