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鄭成功文物展昨天開幕,展出修復完成的〈鄭成功草書〉。圖/中央社
【本報台南訊】鄭成功祭典暨開台三百五十七周年紀念活動,昨天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展開,其中在鄭成功文物館首度展出修復後的〈鄭成功畫像〉(那須豐慶摹本)與〈鄭成功草書〉,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兩件文物都是具有國寶價值,難得一見。
文化局表示,兩件文物目前都列為市級的一般古物,未來有機會送文化部審查,將古物的位階再提升為重要古物或國寶。兩件古物在二○○七年被列為一般古物,當時認為的文化價值較低,其中草書甚至被認為是仿製;但經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教授盧泰康研究,不僅書法是真跡,畫像也因為比起目前被列為國寶、收藏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的鄭成功畫像,更接近原來的圖像,而認為也應有國寶價值。
國立台灣博物館收藏的〈鄭成功畫像〉,原被認為是十七世紀鄭成功在世或死後沒多久的畫像,最接近真實儀容、具特殊歷史及文化價值;但盧泰康依畫法、顏料等分析,認為這幅畫是十八、十九世紀間的創作。
盧泰康調查指出,目前列為國寶的鄭成功畫像是日治時期,日方從鄭家後人手中得來,最後由台博館典藏。日本人保管期間,日本畫家那須豐慶曾畫過兩件仿品,一件目前收藏在台南鄭成功文物館,一件在當年交給鄭家後人,目前下落不可考。
文化局表示,台博館的收藏可能是原畫,但因為破損嚴重,後來曾經再修復,增加了許多原來沒有的錯誤細節;反而是台南收藏的畫像,因為是依照原有的畫臨摩,比較接近原畫的樣貌,因此具有研究與典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