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忘勳
每天起來所看到的天氣狀況,很容易影響心情。像是周日一大早準備出門踏青,結果面對的卻是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原本的好心情,頃刻之間就被破壞了。
人們對於一個地方的首要印象,通常也會和當地的天氣做連結。像是提及基隆,就會想到陰雨綿綿的場景;如果是美國邁阿密,腦海便會立刻出現陽光普照、棕櫚樹搖曳的畫面。一般人通常比較偏好氣候溫暖的地帶,因此像是泰國普吉島、印尼巴里島,一年四季總不乏來自歐洲與北美的遊客,因為那裡每年有好幾個月會被冬雪覆蓋,如果想要擁抱陽光,只能往低緯度的國家移動,而非洲又過於炎熱,於是,東南亞國家就成了歐美人士度假的首選。
但值得玩味的是,我認識一些來自新加坡、越南的朋友,反而不能理解自己的國家怎麼會有這麼多觀光客;因為光是天氣,他們就無法滿意了。其實他們的抱怨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那邊四季皆夏,就算是歲末或農曆新年,依舊熱到需要開冷氣、穿短袖衣服,而無法像日劇或韓劇裡的情節,男女主角穿著厚重衣物,在冰天雪地裡談一場浪漫的戀愛。所以換個角度想,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四季的變化,無論終年皆熱或常年結冰,都容易讓人心生厭煩。
相較之下,寶島台灣可就幸運多了,雖然號稱四季如春,但實際上仍然有季節的轉換,夏日炎熱、秋天涼爽、冬季寒冷、春天舒適。像是寒流來了,大家第一時間必定會往山上奔,觀看銀白一片的美麗雪景;如果是仲夏,便可到海邊享受日光洗禮,晒出健康的膚色。在這片土地上,時時刻刻都能享受其他國家人民所嚮往的天氣,是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的所在。
下一次出門時,如果氣候的變化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不妨先放下失望的感受,試著體驗當下的美好;或是轉念想想,即使是超級颱風,也未必是別的地區能見識到的。抱著這種想法,相信無論何時,都會遇見「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