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窩情報局 拍出 勁 片 |2018.04.26 語音朗讀 21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童(左)執導的《無言的山丘》,奪下第2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等多個獎項。圖/資料照片 以藝術指導出身的王童導演,或許你不知道,他其實是以反共電影起家。1981年,初執導筒的王童,憑藉著《假如我是真的》奪下3座金馬獎。 圖/資料照片以藝術指導出身的王童導演,或許你不知道,他其實是以反共電影起家。1981年,初執導筒的王童,憑藉著《假如我是真的》奪下3座金馬獎。 圖/資料照片2015年《風中家族》是王童導演睽違12年之作,籌備5年、耗資1.6億元。 圖╱穀得電影公司提供 2015年王童執導的《風中家族》在東京電影節上映。 圖╱興揚電影提供 以藝術指導出身的王童導演,或許你不知道,他其實是以反共電影起家。1981年,初執導筒的王童,憑藉著《假如我是真的》奪下3座金馬獎。隔年,又以《苦戀》再拿下一座金馬獎。這兩部片都是由大陸作家創作的劇本,在台灣拿獎,在大陸卻是禁片。 反共電影起家 回溯起他執導大陸知名作家作品的緣分,得從1970年代末期,中央電影公司的白景瑞導演執導的大片《皇天后土》說起。 1977年,大陸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此後,台灣官方支持中影拍一部描繪大陸文革苦況的電影,撥出很高的預算給《皇天后土》,王童則是負責這部影片的美術工作。 「匪情」研究專家 當時兩岸隔絕,王童花了一周在情報局匪情研究室裡,研究大陸的畫報和資料。按規定這些內容不能拍照、更不能帶出,王童於是做了很多筆記、手繪,在電影中,中共解放軍、紅衛兵的衣服、臂章、標語和毛澤東的畫像,都是這樣來的。 去不了大陸,《皇天后土》選擇到南韓出外景,照樣拍出北大荒的景象。日後《苦戀》也採同樣模式,到南韓拍攝。 1980年,《皇天后土》上映,各界反應不錯,於是王童成了對「匪情」略有研究的專家,也串起接拍大陸題材電影的淵源。 初試啼聲 光芒蓋過師父 之後,民間的永昇影業找來《假如我是真的》和《上海社會檔案》兩個劇本,想延續揭發大陸社會真相的電影熱潮。王童原是《假如我是真的》的藝術指導,在該片導演難產的情況下,公司大膽請王童擔任導演。 《假如我是真的》故事改編自大陸當代重要劇作家沙葉新的同名話劇劇本,描述中國大陸文革之後官僚特權、走後門等荒謬情況,電影描述一個青年為了想從農場返家與懷孕的女友結婚,冒充高幹兒子,開始享受到各種特權,他最終被揭發身分而坐牢,臨死前留下一句:「我因為假冒高幹子弟便落得如此下場,但假如我是真的呢?」這是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第一齣大膽揭露當局腐敗的文藝作品。 這齣話劇1979年巡迴演出後,觀眾反應熱烈,也驚動了中共中央宣傳部。儘管沙葉新沒事,《假如我是真的》仍被當局禁止再公開演出,直到現今。 在台灣,王童執導的《假如我是真的》小兵立大功,在有限的預算下最終名利雙收,1981年金馬獎,打敗強勁對手《皇天后土》,獲得最佳劇情片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港星譚詠麟也憑此片得到最佳男主角獎。王童初試啼聲,光芒就蓋過師父白景瑞,王童說:「有點尷尬」。 同時期,大陸作家白樺和彭寧創作的電影劇本《苦戀》出現在台灣報章。1980年這部作品在對岸拍成電影《太陽與人》,還沒公映就引發政治風波、遭到封殺,時任中共領導人的鄧小平,定調了「對苦戀要批判」的立場。 電影描述一名畫家凌晨光,年輕時被國民黨追捕而流亡海外,原本在美國生活穩定有成就,1949年中共建政後,他懷著建設國家的熱情,拋棄一切與家人返國。 回國後,凌晨光努力融入「新中國」,但文革摧毀了他幸福的家,甚至還被暴力毆打。後來,女兒有機會出國,臨行前對他說:「您愛這個國家,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雖然《苦戀》在大陸被禁了38年,但片中台詞成了經典名句,仍在網上流傳。 索忍尼辛大為讚賞 中影總經理明驥當年決定要拍《苦戀》,許多名導都想爭取,明驥卻堅持要由王童執導。拍完後,留學俄羅斯的明驥還特別找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反共的蘇聯作家索忍尼辛來台看片,索忍尼辛對此片非常稱讚。 1993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王童終於見到了白樺,當時王童以《無言的山丘》獲得最佳影片金爵獎,影評人藍祖蔚記下了這歷史性的會面。 王童一見白樺的反應是:「完了,我要挨罵了!」因為當時拍《苦戀》,對大陸很多內幕和生活不夠了解,有一些技術性的錯誤。 1988年在美國看過此片的白樺說,「雖然技術上有一些失誤,但是拍攝的誠意卻是讓人真感動!」他們還夜遊黃浦江,在渡輪上夜話。 王童是陸軍中將王仲廉之子,1949年前後跟隨家人撤退來台,當時年僅7歲,對時代的動盪還有點記憶;家庭背景讓他對大陸題材頗有感觸。 台灣三部曲 留名影史 反共電影只是證明了王童當導演的能力,真正讓王童投注熱情的是《稻草人》、《無言的山丘》、《香蕉天堂》以及《風中家族》等,一系列呈現台灣近代史的作品,以「台灣三部曲」留名影史。 他說,「一個電影家、文學家、畫家,不跟自己成長的土地接近是沒有辦法有生命的。我是台灣人,一定要拍自己的東西,台灣有自己的苦難史,這些是活生生的題材,所以我拍了三部曲。」 做為一個台灣的「外省人」,拍過反映海峽兩岸各自歷史的電影,76歲的王童說:「我的電影是關乎人,而不是『你是哪裡人』。」 前一篇文章 從《黑鏡》看科技終將毀滅人類? 下一篇文章 世紀天才畢卡索 打開畫匣子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親》 走進失智者腦中 宛如懸疑片守著信念 成為他人的希望 《竊聽風暴》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 作者其他文章艾草可內服外用 有效抗菌淨化空間異國風味素食DIY 【健康睡眠】夢與潛意識意象【穀物分析】全榖需含麩皮、胚芽、胚乳美首位人瑞總統 卡特百歲逝世冬天進補 蔬食養生好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