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桿進洞超稀罕,台灣保險業者卻有苦難言。圖/法新社
為一桿進洞歡呼之前,記得先確定你已經保險了。圖/法新社
【本報台北訊】「哇,一桿進洞了!」台灣人愛打小白球,揮桿時揮出「一桿進洞」時有所聞。大家都知道,打了一桿進洞的人非請客不可。產險業高爾夫球員責任險附加的「一桿進洞補償金」,可讓你轉嫁這個請客花大錢的風險。但台灣球友實在「太高桿」,過去5年光是理賠一桿進洞,已讓該險種「嚴重內傷」,產險業大喊吃不消。
從事各種運動都有風險,打小白球最大風險,其實不是一桿進洞後,你會荷包大失血,而是「打到別人」的風險。產險業的「高爾夫球員綜合責任險(或稱高爾夫球員責任險)」,就是要轉嫁打高球若「造成第三人損害」,所必須負擔的責任風險,但該險種附帶提供的「一桿進洞賠償金」卻喧賓奪主,意外成了主角。
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過去3年,高爾夫球員責任險理賠損失率居高不下,最高時曾衝到103.81%,2017年回跌到87.6%。產險業者說,損失率衝破100%,代表銷售高爾夫球員責任險「必虧無疑」。
高爾夫球員責任險「賠很大」,理賠率最高的項目,不是前面說的「打到別人」後,對第三人的傷亡或財損理賠,反而是「額外費用補償」中的一桿進洞獎金;尤其許多高球賽事,只要事先投保球員責任險附加一桿進洞補償,或公共意外責任險「費用補償金附加條款(也可賠一桿進洞)」。
產險業者說,這些「賽事」,並非都是高球職業賽,反而是公司行號或車商舉辦的高球賽居多,因為一桿進洞「靠的是運氣」,真正會揮出一桿進洞來申請理賠的,以「一般球友」居多。
或許你會問,台灣人真有這麼高桿嗎?過去有報導指稱,台灣人一年一桿進洞球數「至少500球」。雖然保險業沒有統計,但根據保發中心數據,過去幾年高爾夫球員責任險理賠件數「一年最多996件、最低也有525件」。若照產險業者理賠經驗,「其中6成」都是賠一桿進洞,那一年一桿進洞少則315球,多則將近600球。
產險業理賠「一桿進洞」多年來,還發現一個無法用「常理」解釋之處,就是居然「某些球場某些洞」,長年都可一桿進洞。
愛打高球的人都知道,高球場18洞,洞與洞距離不完全一致,有些距離長、有些距離短,要揮出一桿進洞,真要靠運氣。但產險業理賠時發現,就有幾個球場的「某個洞」,非常容易讓球友一桿進洞。有業者不相信,自己還跑去「實戰」後察覺,原來打到這一洞時「草皮幾乎已形成某種軌道」,球居然就如此順利的一路滑進去。
某些地點 容易達陣
前面說的「一桿進洞」理賠,指的都是「個人」投保高爾夫球員責任險,不管是一般球友或職業球員,都必須是個人自行投保。但市場長年有種做法,是由「高球賽活動主辦方」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同時附加的「費用補償金附加條款」也能賠一桿進洞。
許多產業,尤其是車商最愛舉辦高爾夫球賽,廣邀車主競桿,賽事中的最大獎,就是「一桿進洞獎」,而且獎項一個比一個還精采。
雖然這種投保方式,在市場已行之有年,但保險局近期盯上這種做法,質疑保險金理賠「怎麼搞得大家如此歡樂,這還是保險嗎?」邀集產險公司去金管會「喝咖啡」,要產險業好好檢討一下。
一桿進洞兩種理賠方式
保險 高爾夫球員責任險
(附加一桿進洞費用補償) 公共意外責任險
(費用補償金附加條款)
被保險人 限自然人,一般球友、職業球員都能保 限高球賽事的主辦方、例如車商投保
理賠 若揮出一桿進洞,一次性給付2萬、3萬或10萬(視保單)轉嫁當事人打出一桿進洞的請客花費 若比賽進行中有人打出一桿進洞,活動就會送出「大獎」,例如汽車,該輛車即由保險埋單
保費 年保費約1300~2700元 視各活動不同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