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極限村落」的報導,感觸良多。嘉義縣是全國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已達到「高齡縣」的標準,也是國民平均所得最低的縣,每戶所得比外島還不如,人口流失、產業不振、經濟蕭條,落後與衰敗的程度令人酸楚。
嘉義縣是個傳統的農業縣,工商業不發達,就業機會欠缺,人口外流嚴重,只留下老人固守祖田,年輕人都到外地打拚了。
老人成為主要居民,是時代的演變,也是農村的悲歌;老人是寶,是農忙時的好幫手,家園子孫的依靠,但若是缺少積蓄、醫藥、照顧和依靠,就變成痛苦和累贅。
平常走進偏僻鄉下,不見人潮和熱鬧氣氛,聽不到孩童的嬉鬧聲,沒有二十四小時超商、診所及消夜場所,到處冷冷清清,只剩老舊的「柑仔店」和小麵攤,座落在無人的街道上,連廟會活動都少了陣頭和攤位,寂寥安靜的景象,說好聽是民風淳樸,事實上是缺乏活力。
看著這老化的家鄉,只希望愛民的父母官,能加強地方建設,協助社區營造,致力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促使年輕人回流,讓嘉義縣擺脫「極限村落」的宿命。
張志強(嘉義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