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良好的藝人林依晨談孝道,她說:「絕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大家不要覺得給父母物質和時間是『給』,其實自己都會再得到,在與父母良性互動的過程中,自己會得到很多啟發,被安撫、被療癒,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林依晨的父母在高二時離異,她一手扛起家中生計,還能如此樂觀看待人生,許多備受父母呵護的孩子該汗顏。
因為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將父母給予的一切視為當然。遇到親子溝通的難題時,總是一味埋怨父母不懂自己,卻忘了想想自己又理解父母多少?
筆者擔任導師時,家長常跟我談孩子狀況時,最後還要補上一句「千萬別讓孩子知道我有打電話給老師」,父母的用心卻不敢讓孩子知道,弔詭萬分。
在德國,父母有自己的休閒生活,小孩配合父母的作息從事休閒活動;在台灣,父母以「孩子」為天,孩子至上,自己的休閒生活視孩子行程而定,可是孩子有真誠感謝父母的用心嗎?
孝順不是給予,是收穫!台灣的孩子應該多想想,父母給予了孩子多少,而自己又回報父母多少?
看看林依晨,想想自己,我們該用感恩回報的心,創造親子間最大的收穫,親子間的雙向回饋,才能讓親情更加深刻、動人。
林柏寬(台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