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最酷的旅伴》一趟行動藝術之旅

文/蘇士今 |2018.04.07
2151觀看次
字級
高度不是距離,年齡更不是代溝,一位33歲的帥哥與88歲的女人成了最酷的旅伴,成就了這部溫暖的電影。圖/海鵬影業提供
高度不是距離,年齡更不是代溝,一位33歲的帥哥與88歲的女人成了最酷的旅伴,成就了這部溫暖的電影。圖/海鵬影業提供
高度不是距離,年齡更不是代溝,一位33歲的帥哥與88歲的女人成了最酷的旅伴,成就了這部溫暖的電影。圖/海鵬影業提供

文/蘇士今

《最酷的旅伴》是一部非常酷的電影,不僅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更獲凱薩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配樂雙料大獎提名。在觀影的當下,處處有驚喜,更時時有感動。

「我們不曾在鄉間小路碰上」、「我們不曾在公車站牌相遇」、「我們也不曾在麵包店相遇」,但如今,她去找他,而他也去找她,當她說:「高達曾為我摘下墨鏡時是三十三歲。」他回答:「我也三十三歲,而你八十八歲……」是的,這位三十三歲的帥哥與八十八歲的女人成了最酷的旅伴,更成就了這部溫暖的電影。

因為簡單讓人驚豔

評《最酷的旅伴》得先來認識兩位靈魂人物,女導演安妮.華達與視覺藝術家JR。華達自一九五四年自編自導第一部劇情長片《短角情事》(La Pointe Courte)開始,五十多年的導演生涯中,共拍攝了三十多部作品,包括短片、劇情長片和紀錄片,不僅與《秋水伊人》的導演傑克.德米結為連理,更有多部讓人津津樂道的電影,例如《五到七點的克萊歐》、《南特傑克》等,是法國影壇重要的女性創作者、新浪潮的先聲,更是一個到了八十歲還是能用可愛來形容的女人。而JR呢?根據美國CNN專訪,墨鏡從不離身的JR以攝影拼貼行動藝術聞名於世,由於某次險遭警方逮捕,決定隱瞞真實身分,以別名「JR」代替之,並從此戴上墨鏡才現身,好讓人摸不清他的身分,沒想到竟成為他的註冊商標。

現在我們就一起與年齡差距超過五十歲的他們展開一趟行動「藝術」之旅。

「藝術不就該令人驚豔嗎?」片中的藝術不是高高在上、讓我們看不懂、聽不慣的所謂「藝術」,很簡單的只是關於生活、關於人、關於這片土地,更是歷史與回憶,就因為簡單所以讓人驚豔。

「我喜歡不期而遇的驚喜」、「那你要漫無目的的走囉!」他們真的漫無目的的在法國鄉間到處亂晃嗎?那輛像是相機的卡車馳騁在綠意盎然的鄉間小路,車子停了下來後,華達與路人打了招呼,再給了他們一人一根法國麵包後便進到車子拍照,不花五秒鐘一張大大的照片便從車子的腰間吐了出來,接著發生了什麼事呢?這一、二十張的照片,因著麵包的串連而黏貼在矮牆上,哇!什麼時候看過自己的大頭照貼在公眾場合,能不驚訝嗎?但我們卻並不覺得突兀,而是有趣。接著他們又會變出什麼花樣呢?

如果以為他們只是隨意的拍照、輸出大圖,任意往大牆上貼,那就太小看他們了,每一張照片,都有感情,更有深深的意涵。

當看到華達用心聆聽人們訴說著他們的父母、祖先,甚至是人生故事;當我們被那不願為利益而留下山羊角的婦人而感動;當我們被那層層疊疊的貨櫃背後的情感而感到豁達;當我們訝異於那位滿臉皺紋老人對於生活的悠然自在;再看看那一張張輸出的大圖,可曾想過我們對大地的愛、對人們的情是不是已淡然了?而當注視著那些大圖慢慢的拼貼在牆上時,是否驚訝於這藝術的影響力。回過頭來再想想自己:有多久沒有關懷身邊的人、事、物了呢?

鏡頭本身就是藝術

本片從開始至結束,本身就是藝術,每個鏡頭,哪怕只是背影或飛逝而過的景物,哪怕只是片破牆或佇足在海邊的大石,哪怕只是饒富創意的團體照或飛魚照,哪怕只是雙大眼睛或可愛得不得了的雙足,哪怕只是悠閒的在田園中散步或暢快的在羅浮宮裡奔跑,哪怕是牆上照片的主角或只是路過好奇的人們,甚至配樂也是藝術,簡單不繁複卻有心,一切都好美且讓人感動。是的,只要心美,一切就美,只要有心,一定有奇蹟。

華達總是叨叨絮絮的說著JR的墨鏡遮擋了他們的情誼,但就因為這叨叨絮絮讓我們了解了他們的人生態度。高度當然不是距離,年齡更不是代溝,墨鏡怎會是高牆呢?

「接下來我要做的只為你而做……」看起來雖是模糊一片,但仍是美的。相信此時的你我與他們兩人一起走了一趟很棒又有意義的旅程。

電影的啟示

哪怕只是悠閒的在田園中散步或暢快的在羅浮宮裡奔跑,哪怕是牆上照片的主角或只是路過好奇的人們,簡單不繁複卻有心,只要心美,一切就美,只要有心,一定有奇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