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清明節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學習「生命」的重要時刻;圖為小朋友在江蘇揚州革命烈士陵園敬獻鮮花。
圖/新華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清明時節雨紛紛,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時節;對孩子而言,也是一個學習「生命」的重要時刻。
專家建議,談生命議題時,要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試著「永遠為話題留一條線」,不急著把話說完,也不急著給「標準答案」,應為親子之間創造「永續談生命」的契機。
如何與孩子在清明節談「生命」?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王弈升表示,關於人生的「生老病死」,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常被守護的大人認為「這是忌諱,不可談」,或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但很多時候,在真正遇到大事時,才學習與孩子如何談生命;還不如善用時節,與孩子建立關係。
對孩子而言,「故事」最容易進入狀況,無論是說說自己家族的故事,或運用坊間許多生命教育繪本當素材,都是很好的互動媒介,也減緩談生命的焦慮不安。
王弈升強調,談生命,最重要的其實是大人是否願意靜心,聆聽與了解,孩子的心聲是什麼?大人要願意耐助性子,試著理解孩子的世界中,如何看待生命,而不馬上評斷。
王弈升說,談「生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沒有所謂「一次到位」的談生命技法;生命的體會,常需要在各種時機中,藉由多次往來,點點滴滴累積在孩子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