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全球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好發年齡約在二十至四十歲之間。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全台約有三分之一患者,未能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是根本沒有接受治療,造成病情日漸加重;更有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導致社會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醫界普遍認為,是由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調所引起的,造成大腦萎縮影響功能,是一種慢性的精神疾病。
賴德仁指出,思覺失調症可分為四大症狀:正性症狀、負性症狀、認知功能障礙、情緒症狀。常見正性症狀包括:出現幻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是聽到有人命令自己做出一些行為等;也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要害他,而做出不合理的行為,不管如何解釋,患者都不願相信,甚至出現混亂性言語與行為。
台灣精神醫學祕書長張家銘說,隨精神治療發展,新一代長效針劑,一個月注射一次,藥效會在體內緩緩釋放,有效達到藥效在血液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