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小孩像鏡子反映大人言行〉一文,我深有體悟,因家三姐平常與女兒的互動中,除了給小孩金錢物質的提供之外,看不到任何對小孩的鼓勵與愛,讓我想到星雲大師的一段話「父母要留下好的德行給小孩,不要只留下錢財」。
侄女放學後,都獨自在客廳看電視與玩玩具,母親從不讓小孩協助家務的事,所以小孩不知道母親的辛苦。小孩若不小心做錯事,三姐則以嚴厲的口語及情緒化方式對待,長期下來,孩子就學習到情緒化的表現。
我認為家長應該要有三要三不要。要做好事,讓孩子一同與父母當義工,或是從事助人和有意義的工作,都會讓他內心得到歡喜,這種潛移默化的效用,會塑造孩子的行為及想法的改變。
要說好話,讓小孩試著讚美周遭的大人,大人也會給於相同的回應,強化孩子的行為正向表現,對學習任何事物都會正面的效果。
要存好心,讓孩子學習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讓小孩的心情能夠穩定,當面對任何的挫折,都會極力去面對。
不要有太過於極端的喜怒無常,大人的情緒變化太過於快速,小孩常常受到驚嚇,會感到困惑,進而讓孩子情緒不穩且多疑,並且害怕,所以大人情緒要能控制。
不要當眾批評小孩,每個人都會有其自尊心,當然孩子也是不例外,如果能夠以讚美代替批評,會讓小孩有其自信心。
不要欺騙與恐嚇小孩,孩子對於外在的事物充滿好奇,會有極為強烈的學習動機,如果欺騙小孩,會讓他學到言行不一的結果,或是恐嚇的方式,會讓他無法學到其自制力。
我也帶著侄女接觸大師所提的三好,發現到她的改變,大師的三好真是孩子學習的一帖良藥。
謙言(台東╲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