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祐宜(專業經理)
美國聯準會本月再次升息一碼,聯邦基金利率上升至百分之一點五到一點七五的區間,三個月期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也上升至百分之二點三,美元短期利率上升的速度,超乎市場預期。但美國升息的消息,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程度,顯然遠遠不及美國總統川普在本月所點燃的貿易大戰來得劇烈。
美國宣布升息的隔日,川普總統簽署了一份行政備忘錄,宣布將對高達一千三百多項的中國大陸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總值高達六百億美元。
消息一出,全球股市與債券殖利率應聲崩跌,市場人士擔憂中美貿易大戰即將展開,並將對正在復甦的全球經濟,產生巨大衝擊。
不過筆者認為,從川普的各項舉動看起來,離真正引發貿易戰的距離還很遠,其目的只是希望能爭取與大陸的談判空間。
從川普上任以來,美中之間的互動,一直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從去年的美國匯率報告中,將大陸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在去年八月對大陸祭出「三○一貿易調查」;到今年一月川普受訪時,提到將針對大陸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徵收鉅額罰款等等,川普對於大陸的政治動作從未停止。
目前大陸對美國的雙邊貿易順差,高達三千七百五十億美元,這個數字在十五年前不到四分之一,且每年幾乎都在遞增。因此川普總統本次直接喊話,希望能大幅減少對大陸的貿易逆差。
表面上看起來,大陸對美的貿易順差大,真要打起貿易戰,似乎對大陸極為不利。但實際上,大陸對美的出口數字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也不過是百分之三,真的減少六百億美元,也不致於達到動搖國本的地步。而且大陸與其他對美出口國,如台灣,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其本身具有龐大的內需市場。
此外,若美國真的大幅減少對大陸的進口數字,美國國民將來購買這些商品,恐將支付更高的價格。若再考慮到大陸的其他籌碼,包括大陸從美國進口的大豆與波音客機,大陸到美國念書的龐大留學生群,以及那些在華美國企業的各種審批程序,這些都是大陸對美優勢。
在川普總統簽署備忘錄的隔日,大陸商務部立即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二百三十二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筆者以為,美中兩國都深知若貿易戰真的打下去,恐將會是兩敗俱傷的結果。《經濟學人》雜誌早在本月十五日的文章中,即引用美國康乃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的說法,認為「大陸可能會讓川普贏一次,而且必須是個大數字,好讓他能拿來吹噓表功」。
果不其然,市場很快就傳出此事已有轉圜餘地。美財政部長梅努欽與大陸國務院副總裡劉鶴悄然啟動談判機制,表示願意保持理性、繼續溝通。《華爾街日報》並稱,談判內容主要在於大陸如何對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以縮減貿易逆差。並有消息指出,大陸可能擴大對美的半導體採購。
如若最終結果真是如此,那麼川普可說是裡子面子都贏,而大陸也將損害減至最低,受傷的還是那些無力反擊的小國與企業,這就是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