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三月二十六日,白宮宣布驅逐六十名俄國外交官,作為對俄國涉嫌在倫敦毒殺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的懲罰。六十名外交官中有十二名是駐紐約聯合國的情報官。白宮表示驅逐俄國外交官的目的,除表示與英國及歐盟站在同一戰線外,更為了把俄國在美國的情報網連根拔起。所以俄國駐西雅圖的領事館也被關閉,因為領事館距離美國一個海軍基地太近了。所有被驅逐的外交官將有七天時間打包離境。
這是冷戰高峰以來,西方與俄國打得最激烈的一場外交戰。斯克里帕爾是投誠英國的前俄國雙面間諜,三月四日在倫敦街頭被發現和女兒雙雙遭人下毒,而這種武器級的神經毒劑只有俄國軍方製造。所以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俄國。英國首相梅伊在三月十四日驅逐了二十三名俄國外交官作為懲罰。
俄國對此矢口否認,表示英國的實驗室也可以造得出來這種毒劑,整個事件是英國自導自演,所以三月十七日也驅逐了二十三名英國外交官作為報復。
美國站在英國同一戰線,在外交上也加以譴責,但並沒有立即採取行動。批評者因此指川普一心想改善與俄國關係,所以在間諜事件上表現不夠積極。白宮官員的解釋,是美國正在協調西方的一致意見。且三月十五日美國才因為俄國干預了二○一六年美國大選及其他網路攻擊事件,對一些俄國組織與個人祭出制裁,證明美國並不是對俄國姑息。
三月二十三日,歐盟在布魯塞爾峰會之後,發表強硬聯合聲明,譴責俄國的神經毒劑攻擊讓歐洲處於不安,法國、德國等歐盟大國都齊聲聲援英國。所以繼美國之後,波蘭、義大利、丹麥,法國、德國,都宣布驅逐俄國外交官作為懲罰。這樣的集體行動,讓美歐與俄國的關係吹起一陣寒風,冷戰的陰影又重新籠罩歐洲。
對英國而言,這當然是梅伊的外交勝利。英國正在忙著脫歐談判,在脫歐之際還能得到歐盟國家力挺,明年三月脫歐之後,英國與歐盟的外交協調應當還是可以期待。英法的關係也可以觀察。毒劑攻擊事件發生後,英國請了法國專家到英國作「技術合作」,得到與英國同樣的結論,亦即矛頭指向俄國。這是否可以推論到以後英法在外交上會繼續保持一致,值得繼續關注。
歐盟中當然也有親俄的國家,比如希臘和賽普勒斯。所以要這些國家同意措詞強硬的聯合聲明,就必須用其他東西去交換。幾經談判之後,歐盟發表聲明批評土耳其在地中海東部與愛琴海有領海爭議之處開採天然氣,這才換到他們在對俄聲明上的簽字。
俄國的反應當然也很激烈。當西方把斯克里帕爾被毒殺的矛頭很快指向俄國的時候,激起了俄國民族主義。這股民族主義的情緒讓普亭在競選連任時,得到比他預期多的選票。所以當選連任後普亭在《英國報》上登了廣告:「謝謝英國!」
可是當英國一國之事變成美歐集體與俄國對峙的外交戰時,情勢就不一樣了。歐盟舉行峰會前夕,普亭跟三個歐盟國家元首通了電話,希望能阻止聯合聲明通過。但是沒成功。所以俄國又轉向爭取中國大陸支持。三月二十七日,中國外長王毅以主席特使身分趕往莫斯科。中國能在這場外交戰中扮演什麼樣的調停角色,是我們後續觀察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