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台大校長遴選和後續任命案的「卡管」風波,在台大臨時校務會議中以過半的拒絕和擱置出現轉折,即台大把燙手山芋丟還教育部,等同要求教育依遴選會議選出的管中閔依法任命,但教育部以及幕後的政治介入會否就此收手,在校長聘書還未送到管中閔手上之前,風波能否就此平息,或引來更大的風暴,還有待分曉。
就在此際,有些人以為這是台大學術獨立自由的昂揚,頗有慶幸之色。若就校務會議現場氛圍傳達出的訊息,只能說這只是學術抗衡政治介入的微量級抗爭,受到強大政治壓力的台大教授群,在良知上挺住了,喘息之餘,相信還要面對校園內從學生到教授,明白支持執政黨意識形態的攻擊。這些壓力和攻擊的標的就在「反中」,並圍起了高牆,明白畫分圈內圈外。在不同場合還不時表露出強烈的革命情懷,相濡以沫。
截至目前為止,所有莫須有的質疑,例如未曾揭露的質疑,都已翻來覆去的查核,但校園內外依然有反對者以片面片斷的資訊以為持續攻擊和批判的口實,大有「管爺」不去,決無休止之時,這就注定執政當局遂行政治干預學術的操作,還會一波波地,從程序、從實質發動攻擊,直至堅持良知的知識分子在防不勝防的冷箭下,包括「管爺」本人,精疲力盡地倒下。
台大校長遴選和任命風波當然不始於「卡管」,而是有政治即有干擾,五年前進入校長候選前列的楊永斌即遭民進黨立委質疑: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楊永斌是不是對岸的「中國人」,楊永斌當然落選。但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恰恰就擁有雙重國籍,但認同顏色不同,加上李遠哲出面力荐翁的學術成就已有貝諾貝爾獎的實力,還為此修法,但諾貝爾獎而今安在哉。
過往威權時代難謂沒有政治干擾,但不時可見由威權任命的校長們力拒政治干擾,敢於在各個方面堅持學術獨立和辦學的理想,從傅斯年到錢思亮、虞兆中皆有口碑;然而改朝換代,當年黨外要求政治退出校園的口號卻一再任受蹂躪,來自校園內外的干預已到公然且不惜踐踏程序正義和學術良知。然而自信在綠營中仍能自居具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在「卡管」風波中都到那裡去了?有不少當年的良知卻站在對立面尋找「卡管」的口實。
截至目前為止,教育部出頭「卡管」的人物僅是一名處長,所以敢於一再刁難。執政當局從教育部長、行政院長以及總統都保持「靜默」,或在看戲,或在盤算,當然也不排除早就發出「軍令狀」,「卡管」之後就是「倒管」。台灣民主正在退化,學術良知受盡折磨自不必意外,要有下一波風暴必將來到的心理準備!
王靖(台北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