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昨公告,對美歐等國的進口苯酚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圖為去年川習會場景。
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中國大陸和美國已悄悄針對兩國包含金融服務業和製造業在內的貿易展開磋商,討論擴大開放市場給美國。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的協商代表為最高經濟領導人劉鶴,美國的代表則為財政部長梅努欽及該國貿易代表賴海哲。
消息來源指出,美國政府對大陸提出的具體要求包含降低大陸對美國汽車徵收的關稅,大陸增加採購美國半導體,以及擴大美國企業參與大陸金融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梅努欽正考慮前往北京進行協商。
美國總統川普二十二日也指示梅努欽在六十天內拿出限制大陸企業在美國新投資的提案,藉此對美國視為具有戰略價值的技術加以保護。川普表示,還希望美國對中貿易逆差能減少一千億美元。
梅努欽在福斯新聞節目談到與大陸正在進行的會談時說:「我們正在跟他們進行很有成效的對話,對於達成協議,我保持謹慎樂觀。」他說,兩國同意一定程度上減少美國貿易逆差,並嘗試「就公平貿易達成共識,使雙方能夠開放市場、降低關稅並停止強制性技術轉讓」。
川普近日暗示,美國正對中國採取軟硬兼施的措施,「我們正在和大陸溝通,也正在進行規模非常大的協商」。美國先前宣布,將對從大陸進口的六百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同時祭出其他限制。
大陸對於美國的關稅威脅非常不滿,也宣布計畫對價值三十億美元的美國產水果、豬肉、回收鋁和鋼管等商品徵收關稅;不過,大陸官員十分謹慎,希望不要導致貿易戰愈演愈烈。
大陸商務部二十六日公告,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公告稱,商務部於二○一八年二月二日收到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等大陸苯酚業者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南韓、日本和泰國進口苯酚進行反傾銷調查。
美進口苯酚 反傾銷調查
申請書主張,原產於美國、歐盟、南韓、日本和泰國的苯酚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中國出口銷售,主張申請調查產品存在較大幅度的傾銷。
申請書同時主張,申請調查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數量大幅增長,價格大幅下降,對大陸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價格造成壓低,導致國內產業市場份額減少,銷售價格、稅前利潤總體呈大幅下降趨勢,投資收益率下降,國內產業遭受了實質損害,且申請調查產品的傾銷與大陸國內產業實質損害存在因果關係。
公告稱,本次調查應在二○一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二○一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大陸曾於二○○四年二月一日起,對原產於日本、韓國、美國和台灣的進口苯酚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期限五年。隨後又宣布,自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起,繼續對原產於日本、南韓、美國和台灣的進口苯酚實施五年的反傾銷措施。
商務部稱,大陸對原產於日本、南韓、美國和台灣進口苯酚實施的反傾銷措施於二○一五年一月到期終止後,面對大陸市場規模巨大且持續快速增長,二○一六年以來,美國、南韓、日本苯酚廠商又重新加大出口,歐盟和泰國廠商也加緊搶占市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