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李耀昌在一點九五億年前的恐龍化石中,發現全球最老保存完整的膠原蛋白。
圖/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提供
【本報台北訊】歷經兩年研究,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耀昌,在一點九五億年前雲南祿豐龍肋骨化石的微血管通道中,發現全球最老保存完整的膠原蛋白及赤鐵礦微粒聚晶,解開膠原蛋白保存一點九五億年的關鍵。該研究被選為《發現雜誌》二○一七全球百大發現中的第十二名,這也是近年來台灣學者主導的成果首度登上該雜誌。
《發現雜誌》是美國出版的自然科學雜誌,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科普雜誌之一。有別於過去科學家,將恐龍骨頭溶解後,再萃取出膠原蛋白的破壞性檢測,李耀昌透過同步加速器光源,以非破壞檢測方式進行掃描。
研究在厚度約相當於頭髮直徑三分之一的化石試片,進行二維空間掃描,證實在祿豐龍肋骨化石的微血管通道中發現第一型膠原蛋白,正是血管壁的主要成分。
非破壞檢測真實呈現了膠原蛋白在化石中的原始樣貌,所以能洞析膠原蛋白周圍的影響因子,並解開膠原蛋白保存一點九五億年的關鍵。
這個研究首度發現祿豐龍的膠原蛋白,被赤鐵礦微粒聚晶組成的「赤鐵黏結層」緊密包覆著,主要成分為血紅素及其他含鐵蛋白分解後的產物,其中,鐵離子扮演抗氧化劑的角色,可以大幅降低膠原蛋白被分解的機率。
《發現雜誌》是一九八○年由《時代雜誌》(Time)所推出的自然科學雜誌,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科普雜誌之一,專門報導全世界各科學領域的最新發現;而全球百大發現的排名,是依據全世界媒體報導率及各大網站搜尋率,來決定當年度前一百名最熱門且最重要的科學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