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四十七歲的霍金(右)在首任妻子潔恩以及電腦的幫助下,接受記者訪問。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讓英國物理學家霍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他的自傳《我的人生簡史》,及電影《愛的萬物論》讓更多人了解這位傳奇科學家的一生——即使疾病纏身超過半世紀,他認為「和宇宙相比,身障沒什麼大不了」。
霍金十四日過世。根據霍金的自傳《我的人生簡史》,他小時候充滿好奇、愛發問,同學給了他「愛因斯坦」的綽號;但因為字跡很醜,有同學用糖果打賭他這輩子成不了大事。
霍金有過兩段婚姻,育有三個孩子。二○一四年電影《愛的萬物論》敘述霍金與首任妻子潔恩的愛情故事,及他被診斷罹患ALS的過程。英國演員艾迪瑞德曼飾演霍金,藉這部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雙雙抱回最佳男主角大獎。
拍片期間,霍金不但參觀片場,更大方將自己所用的電腦語音合成器借給劇組用在電影中。
霍金盛讚艾迪瑞德曼的表現,說影片真實到讓他以為艾迪瑞德曼就是自己,還說這部影片「給了我一個自省人生的機會」。
即使深受疾病纏身五十五年,霍金一直對生命抱持希望。他曾強調:「和宇宙相比,人類顯得微不足道,因此身障也沒什麼大不了。」
霍金曾寫道:「常有人問我:你對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有什麼感想?答案是,沒什麼想法。我試著盡可能過著正常生活,對於自己的病不要想太多,或不要對因為生病而不能做很多事感到遺憾,雖然這種事其實不多。」
霍金只能透過電腦發聲,他曾幽默表示,希望能在詹姆士龐德電影裡飾演壞蛋,「我認為輪椅和電腦聲音很適合壞蛋角色」。
在他七十大壽時說:「我確定我的殘疾和成名有關,我的體力極為有限,但從事研究的宇宙本質卻浩瀚無垠。」霍金也曾在紀錄片《霍金傳》中反映他的人生態度,他說:「由於每一天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渴望善用每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