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升學考試放榜,不論是大學學測或是國中升高中的基本學力測驗,一旦子女成績未達預期,大多父母都不顧孩子的意見,而強逼重考或補習,但卻可能造成反彈,甚至產生無法挽回的結果。
父母出於善意的期待,但與孩子為了回應父母所做出的努力,為何總是無法達成平衡呢?
我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過度包裝成期待,加諸於孩子身上。我曾在國中代課,常與家長為小孩成績問題進行溝通,我發現家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家長在求學階段受到阻礙無法繼續念書,例如藍領階級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努力念書,邁向白領階級。另外一類則是家長本身已位於白領階級,但希望小孩能獲得更好成績,來滿足自己當初無法爬到的職位,例如律師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考上法官。
不論是上述哪一類情況,父母往往都忽略孩子自己的想法,而只是一味將自己對於未實現人生的想像,壓在孩子身上。而父母該如調整自己的心態與作法呢?
念不念書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最終影響的仍是孩子本身,父母不應過度干涉,但並不代表父母應該放縱孩子,而是從旁協助引起孩子念書的興趣,若孩子提出任何需求,應當傾心盡力提供資源。真心希望雙親的期盼與子女的努力,能形成正面的循環,避免悲劇發生。
林川用(台北市╲人壽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