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芝(台中市/文字工作者)
有立委日前提出廢除注音符號政見,主張以羅馬拼音符號取代,聲稱是和國際接軌,引發爭論。
從語言學習角度看,注音符號大體上與目前使用的漢字字型相對應,漢字是表意文字,讓我們在學習寫漢字時較易產生聯想。漢語(國語」或「普通話」)更是舉世少有的單音節語言文字體系。
羅馬拼音是歐美國家通行的表音語言文字體系下的產物,是方便歐美人士學習漢語漢字之輔助工具,並不與漢字接軌,更無法發出漢語的全部字音。
日語的五十音可曾阻礙日本吸收新知,並轉型為現代化的亞洲國家嗎?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曾有激進的知識分子主張全盤西化,完全改以羅馬拼音取代片假名與平假名書寫,但並未實現。
該立委主張廢除注音符號,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背後真正動機是要廢除漢語及中文教學,下一步就是用閩南語取代國語作為第一官方語言, 因為注音符號教學是無法用在閩南語教學上。
漢語與中文學習已成為國際化趨勢,更因為對岸眾多人口廣大市場潛力看好方興未艾,台灣為何要放棄在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優勢地位,自我削足適履,用羅馬拼音從事下一代的中文教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