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燈會 玩興不減

文/羅智華、蘇林 |2018.03.03
1044觀看次
字級
台達基金會以環保概念打造「永續之環」。圖/羅智華、蘇林

文/羅智華、蘇林

你今年「瘋元宵」了嗎?

其實,不論平溪放天燈、苗栗龍、鹽水放蜂炮、台東炸寒單,乃至各縣市燈會放煙火……都對環境形成不小的負擔。但既然元宵節通常才是傳統華人年節喜慶的尾聲,如何過一個環保永續的元宵節,不少高人想出許多很棒的點子。

從前幾年起,台達基金會便邀請建築師潘冀、環保材料供應商,以及節能燈具和投影專家,一同參與台灣燈會「低碳綠能燈區」的設計。在燈體建築、發光方式、投影內容、乃至於整體活動的碳足跡計算,都給台灣社會帶來一些綠色的改變。

而今年首度參與台灣燈會「綠能藝術燈區」的南華大學及一向在燈節迭有佳作的佛光山燈區,也發揮環境保育精神,運用回收物品來打造環保藝術花燈,展現令人驚豔的環保創意與綠能巧思。

其中南華大學設計了兩座兼顧「環保愛地球」精神主題花燈,不僅造型獨樹一格,更將校方長年來推動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內涵與環境教育理念巧妙融入整體設計中,令人看了眼睛為之一亮。

忠義傳家 狗年旺三好

負責規畫主題花燈「狗年旺三好」的南華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郭正雄,利用摺紙手法結合金屬板、LED燈等素材進行花燈設計,從外觀來看,花燈不只是可愛的摺紙狗造型,更是一座可遮陽乘涼的創意涼亭,讓主題花燈除了看起來吸睛,更具有永續、環保的意義。

「花燈不只璀璨一時,也是永久保存的裝置藝術。」以「幾何形體」為創作元素,設計出以三隻狗造型象徵三好校園理念的南華創意產品設計學系副教授周立倫表示,校方從一開始就將主題花燈設定為「裝置藝術」,希望在台灣燈會結束後,移回南華校園搖身為具特色的裝置藝術,為美麗校景加分。

而今年以「 忠義傳家」為布置主題進行花燈設計的台灣燈會佛光山燈區,以可回收重複再利用的環保蠟燭LED燈來取代點火式蠟燭,讓民眾以更環保方式向佛陀獻上一盞燭燈,展現「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精神」。

永續之環 不浪費任一材料

台達基金會「永續之環」,製作的材料不僅取自回收材料,之後更可以全部回收再利用。其中,60噸鋼構燈體以近9成回收的鋼材作為主結構,由於鋼可不斷回收再生,因此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極低。

少用混凝土,也是考量重點。鋼筋混凝土(RC)建物是純鋼構建物碳排放量的1.4倍。考量到燈體屬臨時建物,整個建物的預拌混凝土用不到5立方米,用量是同樣規模混凝土建築的1/230。燈體內層是採回收PET製成的投影布幕,寬6米、長近60米,這也是目前台灣最長的戶外投影布幕。內部以15台Full HD的高流明投影機將畫面融接,仿若戶外電影院。

燈體的外觀,則是以台灣在地的桂竹與孟宗竹組成。竹子生長快速,是國際認可的綠色建材,每公頃的竹子每年可固化約5.09噸的二氧化碳,是杉木的2.39倍。過去的小提燈也多半是由竹子編織而成,在綠色燈節,自然不能捨棄。

到晚上,燈體就靠LED洗牆燈來營造效果。和傳統鹵素燈相較,LED洗牆燈可節能近8成。燈會只有短短兩個禮拜,燈會結束後,「永續之環」拆除恢復成公園。而拆除後的鋼構、竹材與環保投影布,一開始就已設計可重複使用。投影布幕重新裁製作為手提袋,百餘根竹子與鋼構的投影操作室分別提供給兩個環保團體,搭建為環境教育基地。燈體巨大的鋼架也已經在台東濱海的小學操場,成為籃球場遮棚的支架。

整個燈會展期內的碳排放量大約是90噸,跟跨年煙火不到10分鐘就排放430噸的二氧化碳相較,的確已達到低碳燈會的目標。

2015年「台達永續之環」還獲得國際建築大獎(A+Awards)所頒發快閃建築類別(Commercial Pop-Ups & Temporary)專業評審獎及公眾票選獎雙料殊榮,為低碳燈會作出最完美的註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