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首相梅伊在訪問上海的活動中,她高興的將福字剪紙倒舉拍照留念。
大概是英國媒體不明其由,給出評論「福字拿倒,好運耗盡。」此番謬論成為笑談。很多人紛紛指出,外媒應當提高一下知識,再行報導。
仔細想來,笑談中也是有值得我們深思之處。對於福字倒著貼是代表「福到」,這點人人曉得。可是,如果要究其起源的話,大概卻少有人知。
倒著貼福字,大門也有這樣貼的,不過很少。民俗中主要貼在水缸和垃圾桶,是為了避諱把家中的福氣倒掉。
再例如春節期間家家都要貼的對聯,如何正確的貼,大概也少有人能夠給出正確的答案。
拱手作揖拜年時,到底哪隻手在內,哪隻手在外,總是弄不清楚者,更是大有人在。
很多人總是誤認為給小朋友的壓歲錢愈多愈「壓歲」。這點由小朋友的壓歲錢愈來愈厚,也就不難看出。其實,壓歲錢僅是寓意著壓住邪祟,得以平平安安。因「歲」與「祟」同音,所以稱為壓歲錢。說白了就是圖個吉祥,增添歡樂罷了,實乃與錢數的多少無關。
可以說,愈來愈多的壓歲錢也是在無形中,培養了兒童從小「向錢看」的觀念。
另外,「歲」也是含有年歲的意思,壓歲錢更是有著祝願長輩健康長壽之意。因不明此故,給長輩們的壓歲錢也就常常被忽略。
如果,對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有更深層的了解,不但「知其面,更知其心」,想必歡樂中也就不顯浮華,年味也會更十足。
朱同慶(大陸╲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