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上了癮 藥師服務腳步不歇 李祖翔 |2018.02.06 語音朗讀 21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吳明慧說:「藥師做的不只是發藥。」 圖/吳明慧提供 尼泊爾大地震,吳明慧隨團義診。 圖/吳明慧提供 吳明慧(中)相信,人的幸福是從付出開始! 圖/吳明慧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新北市藥師公會主委吳明慧常到國外義診,記者問:「那都做了什麼服務?」她忍不住提高音量:「當藥師啊!」隨即捕捉到記者茫然的神情,才苦笑:「藥師做的不只是發藥啊……」 「義診沒那麼簡單。」吳明慧娓娓道出藥師的工作,「地震、水災、風災需要的藥都不一樣。」她記得海地義診那次,事前要準備1萬人次的藥品,相當於一所中型醫院的量。 台灣的醫療分科細,義診十分考驗醫師用藥的彈性,能培養十項全能的經驗。吳明慧說此時也是醫、藥分工做最好的時候。做為供藥的藥師,責任也繁重,首要確保用藥安全及處方合適與否。 「有的醫師有慣用藥,沒了就得和藥師討論替代藥物。」吳明慧說,備受挑戰的情形就是多種病症合併,一科疾病3顆藥,三科合併就9顆藥,藥與藥之間會不會相沖是他們要考慮的,比如高血壓患者來看感冒,給他的藥若會讓血管收縮就要再三斟酌,「這考驗藥師對各種藥物與疾病的認識」。 有時需要所有藥師一起討論用藥,若只有一名藥師在,壓力可想而知;出國義診還有一個困難點,即是沒有電腦系統能判斷用藥風險,藥師必須主動考慮患者是否有過敏或慢性病。 義診的每一天都是體力的挑戰!每一次都印象深刻,吳明慧記憶最清晰的情景,是非洲的早晨。天微微亮,外頭就人聲嘈雜,「還沒睡夠呢!」她看向屋外,是一群群等候的民眾,原來他們很早就離家,有的甚至走了好幾天的路。義診才第一天就從早看到晚,醫護人員都忙翻了。 堅持公益 愈累愈難忘 「每次義診,時間都很長,東南亞國家要1到10天,非洲、中南美則要2周。」吳明慧說,準備工作很多,像要考慮藥品的限重,要打瘧疾藥,旅程自費近10萬,抵達當地後常睡在廢棄教堂、打地鋪,如果能有一個地方能讓身子躺平,有乾淨的水能痛痛快快洗澡,「就太幸福了」。 這麼吃力不討好,為什麼還堅持每年出國義診一次?吳明慧說,收穫大於疲憊,除了學習,也會看到有趣的事,如第一次參與服務的醫師,在病人講完一堆症狀後開立「豪華套餐」的藥,藥師只好委婉建議:資源不多,給重點藥就好。「義診很操卻讓我畢生難忘!」就如同男生愛聊當兵往事,操得最慘卻最值得回憶。 與藥師公會的緣分,起於一樣重視公益的新北市藥師公會前理事長古博仁,他成立了「公益事務促進委員會」,找經驗豐富的吳明慧主持,串連四大藥業公會及愛心藥師,匯聚更多助人力量。吳明慧表示這個整合平台讓她從個人義診擴展到大單位的捐助,驗證了「想做好事真的會有很多人幫忙」。 整合平台 福惠全人類 2015年起,她與公會現任理事長蘇國欽等藥師,一同捐助了3千顆維他命和1千條巧克力給復興空難搜救人員;串連藥師募54萬,助路竹會醫療團趕赴尼泊爾賑災;關懷募不到物資的老憨兒;把神農精神帶上山,服務偏鄉部落,在險惡的山路中,房車當戰車。他們還募藥物給八仙塵爆患者;捐急救箱給紅十字會水上安全隊;捐簡易藥包給蘇迪勒颱風重創的烏來災民;海內外集資捐助135萬給八里天主教安老院重建;更響應創世基金會募物資行動,從去年100家藥局加入,到今年400家,預計串連全國藥師一起關懷。他們讓資源走出大台北,福惠全人類。 每個人都可以做公益,入門並不難。吳明慧說起自己投入公益的原由,不禁莞爾,「只是愛玩水,喜歡看魚,所以要學游泳,剛好紅十字會有免費教學。」帶著回饋的心,一路當上總教練,成了救生員老師,沒多久碰上921大地震,跟著紅十字會到南投送物資,意識到藥師也能成為助力!2000年就開始跟著台灣路竹會到非洲義診,先後踏入南亞海嘯、菲律賓颱風、海地地震等災區及秘魯亞馬遜河雨林、非洲馬達加斯加,她愈做愈上癮。 營造幸福 從付出開始 「我相信,人的幸福是從付出開始!」吳明慧的句句話語、聲音和歷練的深度,都讓人感到光明與溫暖,她篤定的說,人付出多了就會知道自己要什麼、該做什麼,比如服務、作公益。不過也坦言,堅持公益不容易,但社會很需要這樣的氛圍,「如果我們每天給社會一點溫暖,社會就是溫暖的」。 吳明慧是社區藥師,也是全國模範藥師、第一屆藥事服務獎及藥師貢獻獎得主,是水上安全急先鋒、女蛟龍,獲過紅十字會20年義工獎章。她的不凡處,在於為了參與救災,藥局半歇業,得跟房貸與經濟壓力奮戰,每次出國預留遺書。問她此生祈願是什麼,她不假思索的說:「讓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能被幫助,想做好事的人都有可信平台。」她幾乎一刻不停歇,最近又到印度走訪,想知道身後的力量能發揮多大的作用,自己還能為弱勢做什麼。 前一篇文章 認清自己 林彥丞經銷11國自行車 下一篇文章 女青年由文轉農 有機黑木耳創業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9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