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主計處發布統計顯示,去年北市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一百零七萬三千多元,是六年來最低的一年;但平均每戶的日常生活支出,一年就要花掉九十一萬二千多元,則創下六年來的新高,還沒有計入必須繳納的所得稅。學者批評,民眾收入愈來愈低,物價卻節節高升,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愈來愈苦,是政府無能。
幾乎同時,行政院經建會也公布了四月景氣概況,綜合判斷分數只有十八分,比三月的二十三分大幅退步五分,景氣燈號則由代表「穩定」的綠燈,轉為代表「有衰退之虞」的黃藍燈。顯示內需景氣的榮景僅屬曇花一現,景氣走勢確定趨衰。
家庭可支配所得和日常生活支出之消長,直接關係到人民的荷包,民眾感受最貼切。景氣燈號則預告國家經濟榮枯,牽動人民投資理財的判斷。當這些數據紛紛亮起紅燈時,必對執政當局形成沉重壓力,尤其是國會和總統大選迫在眉睫,如果不能積極謀求振衰起弊對策,對選戰非常不利。
陳水扁總統七年之間,更換了六任閣揆,往正面看是積極求好,但從各項經貿統計和民眾滿意度調查,似乎事與願違。受到經濟表現相對落後的影響,內閣滿意度每況愈下,整體跌到不及五成。去年一家電子媒體發表的民調結果,多數部會首長的滿意度竟然只有三成上下,還有首長不到二成。這樣的團隊要如何回應望治心切的民意?
上周,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測,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為百分之四點三八。主計處並變更計算方式,公布新版國民所得統計,全面調高二○○二至二○○六年的經濟成長率,從百分之四點四八提升為四點五六,過去五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GDP)也平均增加三百零九美元。經過主計處「追加」後,台灣去年GDP首度突破一萬六千美元的關卡,今年上看一萬六千九百零七美元。其實美元自二○○○年以來已大幅貶值,增加的金額已為貶值抵銷。
經建會亦強調,刺激國內消費,未來將朝推動放寬農地改建條例;加強都市更新的執行進度;積極放寬國民旅遊卡適用範圍與推出消費性貸款政策等三個方向努力。
對於主計處巧手「做」出較高的經濟成長率,經建會在「可操之在我」的圈子內努力提振內需,我們可理解其用心。但新內閣如果想在扁政府最後一年任內擊出再見全壘打,格局思維和策略都必須放大,一定要納入兩岸、東亞乃至國際,讓台商在全球市場展翅自由飛翔,寶島才有發光再起的機會。
今年三月份,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衰退百分之六點一,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則飆升至百分之三十點七,讓主張緊縮西進人士更振振有詞。但若觀察同月大陸自台灣進口比重百分之九點八一,比上年同期的十點八五下降一點○四個百分點,顯示台灣不但對美國的出口競爭力弱化,在搶奪大陸市場時雖有寸進,幅度卻已落後於競爭對手,如果仍然故步自封,必將斷送大好市場。
台灣人平均一年的工作時數高達二千二百八十二小時,居全球之冠。但是這個最勤奮的國家,卻在十年內,從領先南韓GDP近倍到落後約二千美元,倘若「天道酬勤」,上天應該請執政者還給老百姓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