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如何是楊岐境?」
師云:「獨松岩畔秀,猿向山下啼。」
進云:「如何是境中人?」
師云:「貧家女子攜籃去,牧童橫笛望源歸。」
師乃云:「霧鎖長空,風生大野,百草樹木作大獅子吼,演說摩訶大般若。三世諸佛在你諸人腳跟下轉大法輪。若也會得,功不浪施。若也不會,莫道楊岐山勢險,前頭更有最高峰」。
這是《楊岐方會禪師語錄》方會禪師和僧人的一段話。
僧人問:「楊岐的境界如何?」
方會禪師答:「如秀麗的孤松聳立在絕壁上,如猿猴在高聳的山上向下啼叫。」
僧人又問:「楊岐境界中的人又如何?」
方會禪師答:「就像貧家女子攜籃外出,處處是寶;又如同牧童橫笛吹奏,隨著水源便能歸家安坐。」
方會禪師接著又說:「就像霧滿長空,原野吹起大風,百草樹木如獅子般吼叫,演說般若大智慧,三世諸佛就在你的腳跟底下演說佛法。假如你能夠領會,你修禪的功夫便沒有白費,但如果不能領會,就別說楊岐的山勢如此險峻,前面還有更險峻的山峰呢!」
楊岐方會禪師(九九二│一○四九),是北宋臨濟宗楊岐派之開祖,側重靈活的語言,推崇機鋒棒喝。《佛祖歷代通載》記載楊岐方會「天縱神怪,善入遊戲三昧,喜勘驗納子,有古尊宿之風。」公案中所謂「獨松岩畔秀,猿向山下啼」,便是指楊岐宗風氣勢磅礡,高危聳峻,百草樹木均是佛法之演說,如獅子吼般震懾萬物。
而楊岐禪境,處處寶藏,只待你向源頭(自性)去尋(貧家女子攜籃去,牧童橫笛望源歸),三世諸佛遍四方(三世諸佛在你腳跟下),且無時無刻不在說法(轉大法輪)。
楊岐宗風,把三世諸佛都在腳下看待,沒有偶像的崇拜,除去佛法的拘束,勇猛精進,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實踐佛法。
禪宗正是這種在生活實踐中弘揚佛法,睥睨一切,不在故紙堆中及古佛聖賢雕像之前執著,而得以流傳下來。
悆水墨禪畫:牧笛橫吹望源歸
悆詩堂書法:
霧鎖長空,風生大野,
百草樹木作大獅子吼,
演說摩訶大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