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履彬(新北市╲國中退休老師)
根據董氏基金會公布去年十一月所做調查,針對全台一千八百九十一位,三歲到十二歲小朋友用餐時間,結果發現,有二成一的孩童吃飯時間過短,每餐用餐時間不到二十分鐘;另外,也有二成四的小朋友,吃飯時間在三十五分鐘至六十分鐘,另有約百分之三兒童,吃飯時間超過一小時。
專家指出,孩子吃飯太快易發胖、太慢則易住蛀牙,請家長注意。而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則認為,但是吃太快會讓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收飽足訊息,吃飽前可能已經過量,容易導致肥胖。因此提出七個培養孩子用餐習慣的方法,其中以用餐時間二十至三十五分鐘為宜,以及建議用餐時避免孩子分心,減少電視、玩具干擾最為具體與適用。
為了避免孩子肥胖、蛀牙與近視,是否該好好利用這個寒假,在每一個全家一起用餐的時間內,與小朋友在半個小時內只動筷子與細細咀嚼,透過和諧的吃飯共餐與享受天倫之樂,即便是在外聚餐也秉持這個原則。
至於學校的營養午餐的時間安排,是否也該將午休時間縮短,讓用餐時間能在四十分鐘內完成。而導師陪伴在教室內,規定用餐時不准邊看書、玩手機成為必要規範。
基本上我們國家的小朋友有三大健康上的普遍盲點,分別為肥胖、近視與蛀牙,肥胖與蛀牙發現與用餐的時間有關,而小學生用餐不專心又與使用手機、把焦點放在電視、平板電上,顯然如何讓孩子們專注的吃完一頓飯,應該是年輕父母好好想想,吃飯時大人們以身作則,不准邊看電視、手機、報紙,然後在一定時間內把飯吃完,然後是刷牙、漱口。即便是父母不在家,要求孩子也要好好遵守。或許一個寒假下來,就可以防杜吃快易胖、太慢蛀牙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