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友謙(左)是台灣首位、也是唯一取得日本國家級認證的裝蹄師,右為日本師兄北澤。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藍友謙進日本裝蹄學校過程一波三折,原本他只有一身劣勢,但在人生轉彎處,把劣勢轉為優勢。
藍友謙是「日本裝蹄教育中心」第十七期學生,也是該中心第一位外國學生。過去運動員的體能優勢並沒為他加分,因為裝蹄雖要有打鐵的體力,但專業核心在於判斷馬匹需要何種蹄鐵,要打造適合的角度並不容易。
「這工作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所有事情都是我的『瓶頸』。」藍友謙說。要把一根直挺挺的生鐵先煅燒到火紅,再用鐵槌打彎成蹄鐵。他要把馬蹄削出適合的角度,再用蹄釘把蹄鐵釘入馬蹄。他的「瓶頸」包括削蹄、打鐵、訓練自己眼睛、了解專門術語,每樣都不是那麼簡單。
一年後,他在日本人為主的「日本裝蹄教育中心」廣場水泥地板留下刻有「LAN(藍)」字樣的蹄鐵,取得二級認證,二○一六年回日本取得一級認證。藍友謙除了在裝蹄學校學習,他也跟隨日本關東裝蹄師協會會長藤平克彥學藝,去年六月要晉升一級裝蹄師前,他用三個月時間隨藤平師父跑遍各地馬場,最長工作時間是凌晨三時出門,晚上九時才回住處。
他們平均一天要為十五匹馬、共六十條腿更換蹄鐵。長時間彎著腰,用鉗子、鐵槌、剉刀修整馬蹄,工作雖疲累,但他給自己的「功課」是三個月內不能遲到,有天他貪睡幾分鐘,嚇到跳起床出門,在藤平師父已發動的車子後面追趕,但還是全勤。
藍友謙說,「知識,學習就會,經驗,累積就有,唯有抱持更多熱情,才有辦法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