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去年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將中小學上課時間改為上午九時到下午三時。教育部昨天回應指出,若改為「朝九晚三」,以一○八學年上路的高中新課綱而言,將每天少兩節課、每周少十節課,不但課上不完、恐影響基本學力,家長接送也有問題,短時間內做不到。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韓春樹說,縮短上課時間要審慎處理,尤其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明年才上路,高中規定每天上七節課、每周三十五節,改成朝九晚三,每天少兩節課、每周少十節課,要顧慮課上不完、學生基本學力降低、無法銜接大學的問題,短時間很難再改課綱,恐怕做不到。
韓春樹說,若把放學時間改為下午三時,家長接送孩子也恐有問題。不過,目前早自習時間教育部已開放各校彈性運用,經校務會議通過,學生只要趕得及上第一節,不見得要提前到校。
全國校長協會發新聞稿反對,除因新課綱已規定授課時數,還會衍生「國民教育變成補習班」、「社團全面停擺」、「上課時數要減哪一科」及有更多超額教師等棘手問題。教育部連取消第八節輔導課、落實下午四時放學都做不到,遑論三時就下課。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黃國盛也表示,很多家長上下班的時間,朝九晚三「根本不可行」,且家長要花更多錢讓孩子上安親班、補習班,「年輕人更不敢生小孩了」,對偏鄉弱勢生也更不公平。
長期投入偏鄉教育、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王政忠則揶揄,若提案通過,「補習班大概要放鞭炮了」。都會學生下課後可到補習班或安親班,但偏鄉學生的選擇原本就不多,如提早下課,恐怕更沒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