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妤諺
台南市瀛海中學三年二班
是否人生真的有必要排名呢?一時的第一名是否就代表一輩子的成功呢?一時的失敗難道就等於宣判死刑嗎?彭明輝教授曾說:「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次的失敗也許會造就下一次不同的精采。
從羽球選手李宗偉的故事中,可知他在十二年的奧運生涯中,拿了三次第二名。也許很多人會評論,認為他為什麼總是只能第二,為什麼總是沒有進步?他曾連續三次參加奧運比賽,擔任馬來西亞代表選手,雖然前兩次輸給了林丹,但卻在第三次贏了回來;雖然贏了林丹,卻在最後輸給了諶龍。無論他人的名次如何翻轉,他仍然穩坐第二,雖然別人為他感到可惜,但永遠的第二名,是否也是一種實力證明呢?
就拿運動會來說,決賽的選手們風光參賽,最終人們的目光只在前三,但換另一種角度思考,決賽中最後一名的人也在初賽中贏了一大票人,這何嘗不是一種驕傲嗎?
表面的成績固然重要,但內心對自己的要求遠比表面的成績重要。美國太空總署第一次登陸月球時,大家都只記得第一位踏上的人,但其實仍有許多人也一同登上月球,難道除了第一個人,其他人的努力就該被否決嗎?由此,我覺得「第二名」或許不是最好,但它和第一名一樣優秀!
當你一步步精進自己的同時,他人也同樣的向前邁進,所以驕傲的保持第二也等於替別人跟自己做了強而有力的背書。第二看似略遜第一,但仔細思索,第二也可以替自己昂首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