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山的景象在許多國家、地區隨處可見。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十一日起推動改善自然環境二十五年大計,首相梅伊宣布,二○四二年前根除所有可避免的塑膠垃圾。但綠色組織對於環境保護提案沒有法律效力感到不滿、「可避免的」塑膠垃圾語意太模糊。他們指出,這些計畫可能因為推行不便而被擱置。
在野黨也冷嘲熱諷。工黨批評該提議僅「為重塑保守黨形象的可悲嘗試」;自民黨說,移除塑膠垃圾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目標訂在二十多年後令人難以置信。
梅伊則表示:「民眾得知我們今日允許了多少沒有必要的塑膠生產,會很震驚。」根據計畫,英國當局將敦促超市引入「無塑膠」貨架,並考慮對單次使用的包裝,例如外賣盒,加收稅金和費用。
宣布的事項還包括:確認英格蘭每個塑膠袋須加收五便士(約新台幣二元)的政策,擴大到所有零售業者;政府將補助塑膠材料的創新研發;致力協助開發中國家解決汙染和減少塑膠垃圾,包括透過外援達成等。
在英國智庫亮藍(Bright Blue)點名環保是年輕選民關注的關鍵議題後,英國行政部門即承受要有更多環保作為的重大壓力,以便爭取這群二○一七年大選時多半未能賜票的重要族群。
環保團體同意,政府計畫修復自然環境而非僅僅看顧保護,已屬激進。英國有許多自然景觀因為開發、密集農耕和羊隻放牧,而遭蹂躪破壞,僅百分之二的野花草原存活下來。但外界質疑環境部門能否嚴格執行計畫。
陸洋垃圾禁令 英回收業者頭大
此外,因為中國大陸「洋垃圾」禁令,英國回收業者叫苦連天,得自己處理大量塑膠廢棄物。回收協會表示,當地目前沒有足夠能力解決,不知該如何應對。
BBC報導,英國每年運送約五十萬噸塑膠廢料到中國大陸,但該項垃圾貿易今年便終止。回收協會執行長艾林表示,英國廢棄物中有百分之二十二是塑膠類。長期依賴大陸進口垃圾結果,導致英國根本沒有如此大回收市場。部分亞洲國家可能有意願進口英國塑廢料,但不足以解決英國國內塑膠垃圾問題。
塑廢料回收促進組織「Recoup」提到,禁令造成大量塑膠垃圾無處堆放,若就地掩埋、焚燒恐汙染英國環境生態。英國地方政府協會表示,焚化部分垃圾勢在必行,但並非所有地區都有焚化爐。以長期來說,英國需要更聰明的廢棄物處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