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日本社會少子化、高齡化日益嚴重,《產經新聞》評論委員河合雅司著書《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指出這將造成「寧靜危機」,並因為捐血量的不足等原因,顛覆「去醫院就能得救」等理所當然觀念。
書中指出,日本的人口雖然逐漸減少,家戶數卻日益增加,每戶的平均人口數則從二○一○年的二點四二人持續減少,到了二○三五年,每戶預計將減少到二點○二人。
河合雅司指出,日本家戶數持續增加,到最後,獨居戶將是主要家戶型態。如《日本家戶數預估統計》推測,一人家戶的占比將在二○三五年達到三成七。他預估,屆時只由高齡夫妻組成的家庭將高達六百二十五萬戶;換句話說,戶長為六十五歲以上的家戶中,其實有將近七成是獨居戶或只由高齡夫妻組成的家庭。
他認為,這種現象衝擊最嚴重的將是社會保險制度,因為這個制度並沒有將獨居者的激增考慮進去。然而考量到現實問題,如果缺乏家庭支援,就不可能將重心從「醫院或安養機構的照護」,轉移到「居家醫療或居家照護」。
此外,少子高齡化社會的另項疑慮是「醫療瓦解」。隨著高齡少子化加劇,到了二○二七年,總捐血數將只有四百五十九萬人,需求缺口將達八十六萬人。
「捐血人數不足所導致的後果,就是連去醫院就能得救這種一直以來的常識都將不再適用。」河合雅司指出,屆時護理師、藥劑師、醫院事務員職務也都將面臨人手不足的困境,連駕駛救護車、將病患送上擔架的救護技術員也不夠,「少子高齡化就是這樣趁著我們不注意的時候,一點一滴地破壞過去我們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