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震和(大陸 ╲教育工作者)
日本規模第三大的連鎖式便利商店「羅森」(LAWSON),將在明年春天開始於首都圈內實施部分時段的「無人店面」試運,即是取消凌晨十二時到五時時段的人工方式結帳,代以電子儀器感應顧客的智慧型手機App,完成販售作業。
這樣的運作調整,對於因長期少子化而勞動人口不足的日本而言,是一種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好方案;但若是同樣的營運模式要在當前的中國大陸城市快速普及化發展,恐怕對於當今的中國大陸整體社會而言,尚未必是一種福音。「羅森」宣布的此一變革,其實是在一定程度上,為兩岸三地的就業市場捎來警訊。
以大陸的情況為例,農村出生、前往城市打拚的許多青年,在初來城市打拚、面對生活的壓力之下,除了少數有絕佳技能或機運奇好的個案以外,大多數青年不容易一開始就找到一份合適的正職工作。
他們來到城市打拚的基礎,通常是打工性質較強的工作,如商店店員、行政助理、基層作業員等,沒有良好背景條件的青年們,往往是先靠這些很基層的工作維生,待工作表現良好,或有機會成為儲備幹部、轉為正式職員,再慢慢累積經驗後,也可以成為主管、獲得較好的經濟待遇與社會地位,這是傳統上增進階層流動性通常模式。
但現在,這些從基層打拚上升的管道,很可能因為人工智慧取代掉基層工作人員,而迅速封閉了帶來階層流通機會的入口管道。若是政府不及早做出因應措施,規範人工智慧在商業市場上的應用範圍與比例,使青年就業市場仍能維持有一定規模,那將會加深底層青年的貧窮問題,同時引發更為嚴重且難以測度的社會問題,最終也將導致政治穩定的根基被鬆動。
對企業採用人工智慧的項目、範圍和程度,在法令上做出因地制宜的限制,相對而言,即是對青年就業市場的規模實施保護政策,則及早防止大多數的基層工作,被人工智慧技術取代,依然有極大的可能性。
倘若政府真的能夠制定並實施適當的保護政策,以達成在一定時期內,能減緩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的衝擊程度,而在這段時期內,若教育機構與教育工作者,做出能夠應對新時代變遷的教育方式調整,則待轉型期間的震盪平復以後,人工智慧之進入社會,雖說是會取代掉許多基層人力的工作崗位,卻也是為人類再次因技術發展而帶來經濟成長的健全,而非僅圖利於部分財團與資本階級,卻使得人類的整體走向被取代的悲哀。現在的人民、企業與政府,正站在這一大抉擇點上,來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與命運。
無論科技如何地日新月異,政府在本質上,依然是站在決定國家政策的中心位置上,也是把持著大多數人民前途的準繩,期望政府能將大多數民眾的生存權利,作為施政的優先考量,切莫迷失於追求短期的經濟成長率,使企業因一時的急於獲利,而賠上整體社會的平穩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