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前立法院通過《公投法修正案》,降低提案、連署、通過門檻,短短數日內各界已有近十二項議題醞釀提出公投,三低門檻公投一旦通過,恐怕任何政黨、組織及個人皆會試圖運用之,提供政策集體誘因,藉以動員潛在支持者及組織群眾,尤其公投綁大選。
足見台灣社會未來將面臨許多公眾議程,透過「議程設定」轉為「政府議程」。因此建構成熟且理性的公民社會,透過公共論壇進行政策辯論,理性選民最終因政策辯論形成全民總意志,建立命運共同體。然而,台灣社會也可能因低門檻的公投,導致形成民粹化、碎片化的分裂社會。
新版的《公投法》,「提案」門檻從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人總數的千分之五,調降到萬分之一;「通過」門檻從總選舉人數的二分之一,再降為四分之一。按二○一六年總統大選的選舉人數一千八百七十八萬二千九百九十一人計算,未來只要有四百六十九萬五千七百四十八人投下同意票,且採簡單多數決,總有效同意票比不同意票多即通過。如此低門檻雖突破鳥籠公投限制,但卻釋放民粹幽靈。
《公投法》修正案三讀通過後,未見民進黨當局擬出公投議題,反而是在野黨躍躍欲試,公投新世紀的來臨,意味著公共政策議題訴諸直接民主的春秋戰國時代來臨。國民黨不排除發動「一例一休」,及針對日本核災食品進口、瘦肉精美豬進口、黨產會、《促轉條例》等五議題進行公民複決。
前副總統呂秀蓮推「和平中立台灣公投」;時代力量提出六項議題公投,包括草擬台灣新憲法、以台灣為名申請參加二○二○東京奧運、領土僅及於台澎金馬祖及其他附屬島嶼、中華民國護照移除英文Republic of China、每年不少於十九天國定假日、保障最低工資等等。
這議題琳瑯滿目,涵蓋高度敏感性政治議題及爭議性十足社會議題,前者恐引發明顯而立即危險,後者則是加速社會對抗與分裂。公投法門檻下降及最後修憲、領土依法不可進行公投,導致激進政治勢力試圖動員民眾,大打具台獨意涵政策的「擦邊球」。
《公投法》的修法,導致泛綠政治聯盟的裂痕,時代力量原主張將國號、領土變更案、兩岸政治協議納入公投項目;但執政的民進黨基於維持現狀的政治承諾,主張《公投法》只規定進行程序事項,公投事項應遵照個別法律規定。
故主張變更領土、制定新憲法、修憲複決案等,應回歸憲法進行,最後選擇與泛藍聯盟在此議題合作。未來政黨間的合縱連橫,在不同政策議題上,相互交換支持條件將成為「新常態」。
時代力量作為民進黨政治盟友,雖在政治理念較為接近,但仍有所不同,其政治主張傾向台獨高漲時期民進黨的傳統訴求。但兩者在選舉票源則有重疊之處,存在對獨派選民票源之競爭。
而現在時代力量與民進黨在政策取向處於競合狀態、彼此攻守易位。儘管時代力量宣稱所提公投議案,並不會更動目前《憲法》本文和《增修條文》,然而觸及領土範圍界定及以台灣名義參與國際賽事,實已對蔡英文總統維持現狀主張構成挑戰。
柳金財(宜蘭縣╲佛光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