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曾經有人傳給我一則極短卡通片,內容很傳神:人從「哇」了一聲呱呱墜地後,馬上變成蓄勢待發的青少年、風花雪月的中壯年、轉眼間變成顫巍巍的耄耋老人,最後溜進棺木裡,在快速音樂節奏中結束一生。想起來確實是如此,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焉而逝,人人都是光溜溜地來,但是否空空地去?
其實,若有儲值觀念,就能讓人生留下各種豐盛的資產。
仙逝的長者,身後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資產給後代,外在有形的資產舉凡存款、房子、土地……讓後代子孫少奮鬥幾十年,享受先人餘蔭,這是普羅大眾愛屋及烏的小愛思維。但是清朝有位禁菸名臣林則徐先生就不是這樣想,其家訓明白寫著:「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他不讓子孫不勞而獲坐享其成,自己的人生自己打拚,才會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這話帶給我莫大的人生啟發。想到自己一生劬勞,未得力於長輩所留下有形資產,總是被那些身外之物壓得喘不過氣來,看到含著金湯匙炫耀著財富的人,心中確實有些感慨與不平。但讀了這句話後,徹底洗淨了我心中的雜念,反而萌生感恩之心,感謝長輩們留給了我積極奮鬥的人生觀:憑藉自己的雙手去實現夢想,求仁得仁,不讓錢財羈絆我前進的勇氣與力量。
再細思之,祖先並非空空地走,他們留下的無形資產,終身受用無窮。先父生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他毅然拿出辛苦積攢的微薄銀兩,買棺木埋葬孑然一身的鄰人,留下最寶貴的慈悲心;公公一生謹言慎行,從未口出惡言,把口德留了下來;聰慧的婆婆樂天知命,甘願做個樸實無華的村婦,咬薑啜醋從沒怨嘆,留下勤儉持家的婦德。他們都是我做人處事的典範,成為鞭策我奮發向上的原動力與永不怠惰的續航力,因此,我的人生存摺裡除了有形的資產外,也不忘把他們的嘉言懿行一筆筆儲存起來。
但時代在變,人心不古,我並未滿足於現狀。古人有「立功、立言、立德」三達德之說,檢視我的存摺,在職場上作育英才,不可謂無功;以身作則影響學子,不可謂無德;唯欠缺立言,此言並非教訓學生之言,而是體悟人生之言——乃透過寫作、出書教化人心。因此退休後,我足不出戶,快馬加鞭,決心透過鍵盤傳遞我的人生正念,填補存摺裡的空缺,則此生無憾矣!